跳动百科

多城存量房收储细则已明确 国家队“收房”进度如何?多地加速去库存

公冶子昌
导读 近期,房地产领域的工作重心落在了“防风险”与“去库存”上,这一目标在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再次被强调。会议提倡积极采纳收购现存...

近期,房地产领域的工作重心落在了“防风险”与“去库存”上,这一目标在7月30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再次被强调。会议提倡积极采纳收购现存商品房作为保障性住房的策略,以此应对库存问题。此策略在各地执行情况积极,超60个城市已公布相关政策细节,特别是在“5·17”楼市新政之后,地方政府加速推动国有企业收购未售出的新建商品房。

国企直接购入开发商手中未售出的商品房,并将其转变为配售型或配租型保障房,成为当前去库存的核心措施。自中央4月30日会议定调后,一系列具体措施相继出台,包括设立数千亿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灵活调整土地用途、援助资金紧张的房企等,旨在多渠道消化存量房产并优化新房供应。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6月的视频会议明确指示,要有序有效地推进存量商品房转保障性住房工作。多地响应,不仅明确了征集房源的范围、条件及价格,还细化了国企收储后房源的使用方向,多数倾向于转化为保障性租赁住房,以匹配“十四五”期间的住房保障目标。

在实际操作中,这些城市对拟收购的房源设定了详细标准,如需位于交通便捷、设施完善的区域,且要求房屋产权清晰,适合金融机构贷款。房源面积通常依据其用途——租赁或出售——来界定,并设定合理的收购价格上限,部分城市采取收益法评估。然而,尽管政策导向明确,实际收储进度和效果仍需时间验证,尤其是在处理供需匹配、定价机制及成本回收等问题上。

为支持这一进程,中央提供了3000亿元的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旨在通过金融机构贷款和再贷款机制,撬动更大规模的收购资金。市场分析显示,若按规划执行,这将显著减轻房企库存压力,助力市场稳定,同时也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更多住房选项。不过,实际执行效率和效果还需观察后续配套政策及资金投放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