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央行在不经意间实施了一项意义重大的利率政策变革,这一信息隐藏在其公开市场业务公告之中。公告提及,央行将开展临时隔夜正回购与逆回购操作,此举看似寻常,实则是一次静默中的重大革新。对于不熟悉现代信用货币体系利率形成机制的人来说,可能对此变化感受不深。简言之,逆回购意味着央行向市场投放资金,金融机构以高质量债券作为抵押向央行借款,到期后还款并支付利息,从而增加市场流动性,即通常意义上的“印钞”。反之,正回购则是央行回收市场资金的过程,通过向金融机构提供债券借取现金,到期后再归还现金并取回债券,实现“收水”效果。这两种操作在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中分别对应着资金的释放与回笼。
公告发布前,我国短期政策利率的上下限分别由隔夜SLF利率和央行支付给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利率界定。然而,存在的问题是:利率区间过宽,缺乏实际指导意义;且SLF操作不够灵活,无法及时反映市场动态。这导致央行对短期及中长期利率的调控面临困难,市场与央行之间的预期沟通出现障碍。
以近期为例,尽管央行多次强调中长期国债利率过低,市场却持续买入,推低收益率至历史低位,显示出市场与央行政策意图的脱节。为解决这一问题,央行宣布可能借入国债以影响市场,这一举动凸显了其加强短期利率控制的决心。
对比之下,美联储通过精细的操作机制,如准备金利率和隔夜逆回购利率,有效地将联邦基金利率维持在一个狭窄范围内,实现了对市场利率的精确调控。而今,央行的最新举措正体现出向美联储模式的学习与借鉴,旨在建立类似美元的利率走廊框架,以增强对人民币短期利率的调控能力,标志着人民币基准利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这一变革已迅速影响市场,公告发布后,十年期国债收益率连续两周出现显著下跌,反映出市场对央行政策导向的积极响应。未来,人民币金融市场参与者需更加紧密关注央行政策预期,以实现与央行政策意图的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