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药行业正面临转折点,昔日的辉煌在历经不足十年后,逐渐步入了淘汰加剧的阶段。随着首次公开募股(IPO)门槛提高和一级市场投资趋于谨慎,许多资金链紧张的药企不得不将处于开发阶段的药物权益转让,以换取维持运营所需的现金流。据统计,至2024年8月10日,此类权益转让案例已达到59起,比上一年增长了47.5%,其中近半数项目仍处于临床前或早期临床阶段,显示了企业在财务压力下急于变现的紧迫性。
北京的明济生物,尽管拥有一个在临床前阶段就打破了全球交易记录的药物分子,也不得不因资金短缺而提前进行了权益转让。这类交易本是生物制药领域常见的合作模式,旨在结合不同企业的优势资源,但在当前中国,它更多地成为了企业求生存的无奈选择。
与此同时,创新药企被跨国企业并购的现象也日益增多,2023年底以来已有四家中国创新药企被纳入跨国药企麾下,引发了业界对于优质药物研发潜力流失和中国创新药行业未来发展的忧虑。中国医药创新促进会的会长指出,这种现象一方面反映出国际对中国创新能力的认可,另一方面也迫切要求国内创新药行业进行改革,尤其是需要构建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制度环境,特别是创新药支付体系的改革,以适应行业的发展需求。
市场环境的转变,使得众多创新药企在融资困难面前,要么选择出售在研药物权益,要么直接寻求被并购。面对资金链的紧绷,一些企业创始人不得不采取紧缩措施,甚至放弃个人薪酬,同时在融资过程中遭遇估值压缩的挑战。即便有着显著的研发进展,也难以说服投资者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给予合理估值,迫使企业转向商务拓展作为融资途径。
尽管如此,这种困境中的交易并非全然悲观。对于一些企业来说,它提供了在艰难时期继续前行的机遇,尽管代价可能是放弃长期布局的部分成果。行业专家认为,当前的并购和权益转让热潮,虽然在短期内可能造成行业动荡,但也可能是行业优胜劣汰、整合资源、推动长远发展的契机。同时,这也突显了构建更加成熟、包容创新的市场环境,以及完善医保支付体系,对促进中国创新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性。未来,随着政策环境的调整和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中国创新药行业有望在经历此番洗礼后迎来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