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楼市大事件:国家队“收房”,开启市场新局面?多地国资加速入场

李勤春
导读 近期,多个城市加速推进国资企业收购市场上的存量商品房,以此作为保障性住房的来源。5月17日,一项重大的房地产政策推出,其中包括央行倡...

近期,多个城市加速推进国资企业收购市场上的存量商品房,以此作为保障性住房的来源。5月17日,一项重大的房地产政策推出,其中包括央行倡议的3000亿保障性住房再贷款措施,旨在支持地方国企以合理价位购入未售出的新建商品房,用于公共租赁或配售型保障房,此举措意在加速去库存同时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复苏。然而,该直接去库存策略还需克服资金调度、定价、市场需求等多重难题。

珠海市最近宣布了一项超过百亿元的存量房收购计划,通过国企珠海华发集团及其子公司,计划收购价值最高达120亿元的存量商品房及停车位,旨在增加保障性住房和人才公寓供应,推动租赁市场发展。深圳、沈阳、广州等地亦相继报告了类似的地方国资收购计划或实施进展。

据统计,至7月底,全国已有超过60个城市采纳了国资收购存量房转保障房的政策,涵盖从超大型城市到县级区域。住建部6月会议强调,鼓励各地积极收购存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预示下半年该类收储活动将进一步加快。

国资收购房源遵循“按需采购”原则,主要用途有三:一、增加租赁住房市场供给,如珠海、重庆、南京等地已明确将所购房源投入租赁市场;二、将房源整合进保障房系统,多数城市采取此方式,如郑州、沈阳、福州等地通过国资平台购入二手房改造为保障性租赁住房;三、作为定向安置房使用,例如广州市增城区在铁路项目中采用购置市场化商品房作为安置房源。

尽管行动积极,国资“收房”仍面临挑战,包括如何合理确定收购价格以平衡房企参与度与政府财政负担,以及解决供需匹配问题,特别是在不同城市间存在的库存压力与保障房需求不均衡现象。此外,资金成本也是考量重点,虽然有央行再贷款支持,但在考虑改造运营等额外开销后,实现项目财务平衡还需依赖财政补贴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