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律师谈婚姻条例:首诉不离更该重视——婚姻困境中的冷静与出路

汪致会
导读 婚姻登记的灵活性增加,允许异地办理且无需户口本,这一变化体现了对个人意愿的尊重,让人们在决定是否结婚时享有更多的自主权。然而,这一...

婚姻登记的灵活性增加,允许异地办理且无需户口本,这一变化体现了对个人意愿的尊重,让人们在决定是否结婚时享有更多的自主权。然而,这一进步伴随着“离婚冷静期”的引入,引发了一些争议。离婚冷静期主要适用于协议离婚,旨在为双方提供一段反思时间,确保离婚决定非冲动之举。此制度在多个国家已有先例,期限通常设为6至12个月,某些国家还要求冷静期后还需分居一段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国外实施此类制度的同时,往往配备完善的法律支持体系,如针对出轨、家暴等情况提供快速离婚通道及受害者的保护措施,包括人身保护令、庇护所服务以及NGO的法律援助。离婚判决亦倾向于保护弱势一方,确保其能在经济上获得足够补偿,体现法律对弱势群体权益的倾斜。

相比之下,我国的离婚冷静期在实际操作中遭遇挑战,尤其是当遇到家暴等严重问题时。尽管法律明确将家暴列为法定离婚事由,可通过诉讼解决,但实践中“首诉不离”的不成文规定使得离婚过程复杂化。这背后既有法律标准的抽象性,也受到传统文化中“劝和不劝离”观念的影响。法官在判断夫妻感情是否破裂时,往往难以准确把握,导致部分案件需经过多次诉讼才能达成离婚。

更为棘手的是,即使法律规定了特定情况下必须判离,但在实际操作层面,这些规定并未得到有效执行,受害者面临举证难、认定率低等多重障碍。加之部分受害者在面对家暴时态度摇摆,或出于各种原因不愿追究,进一步增加了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的难度。

综上,离婚冷静期本身并非问题所在,真正的挑战在于如何确保那些真正需要解脱的婚姻弱势方能够及时、有效地通过法律手段实现离婚自由,特别是在遭受家暴等极端情况时。优化诉讼离婚流程,降低证明门槛,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以维护每个人在婚姻中的基本权利与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