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8月5日,一篇关于一栋参考价为1.3亿元的厂房最终以1.8万元成交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座厂房在经历两次流拍后,进入了变卖阶段,其变卖价...
8月5日,一篇关于一栋参考价为1.3亿元的厂房最终以1.8万元成交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座厂房在经历两次流拍后,进入了变卖阶段,其变卖价设定为1元,每次竞拍加价幅度仅为0.01元,吸引了众多竞买者参与。人们对于如此大幅度降价和极小的加价幅度表示好奇,并对竞拍成功者“刘涛”的身份及其能否最终成为房产所有人存疑。
报道中提到,该厂房在首次拍卖时的起拍价为9140多万元,第二次拍卖降至7312多万元,但两次均因无人报名而流拍。随后,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宣布进行无保留价的变卖,变卖规则出现了显著变化,包括竞拍保证金大幅降低至0.2元,加价幅度调整为每次0.01元。这种调整引发了对变卖规则合理性的讨论,有律师指出,按此规则,房产难以在合理时间内达到合理价格。
针对变卖规则的疑问,网络平台表示规则由执行法院制定并负责解释。记者尝试联系法院以获取更多信息,但起初未能直接与负责法官取得联系。之后,记者通过法院的监督电话了解到,因办公地点变动,电话线路暂未接通,并建议记者直接联系法官办公室。
报道还涉及一个名为安徽日竞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的优先购买权人,该公司实际占有并使用该厂房,但却未参与竞拍。公司方面表示,他们误以为无需参与竞拍即可行使优先购买权,对于法院将公司名称误写及变卖过程的不理解,表达了惊讶和不满。
另外,一名参与竞拍的合肥市民王先生声称,在竞拍过程中接到匿名电话,要求他停止加价并让出竞拍,此事增加了事件的复杂性,也让王先生感到不安。
截至报道结束时,尽管记者已与法院取得初步联系,但尚未收到关于此次变卖具体细节和后续处理的正式回应。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