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中国人口第二大省,开始“砸”铁饭碗了 十余万编内人员受影响

成豪莉
导读 中国人口第二大省,开始“砸”铁饭碗了山东省近期发布了一项重要改革意见,决定推进省属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型,这意味着原本享有事业编制的员...

中国人口第二大省,开始“砸”铁饭碗了

山东省近期发布了一项重要改革意见,决定推进省属事业单位向企业转型,这意味着原本享有事业编制的员工将转为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工作性质从稳定的事业编制转变为合同工。据部分媒体报道,这一变革预计会影响约10万名原事业编制人员。此次改革主要针对的是那些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如设计院、报社、印刷厂及文旅机构等,旨在通过“事转企”提升效率和活力。中国人口第二大省,开始“砸”铁饭碗了!

事业单位改革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中国早在多年前就开始对事业单位体系进行调整,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提供公益服务三大类,并根据各自特点实施不同的财政支持模式。山东作为经济、人口大省,拥有众多事业单位,此番改革聚焦省级层面的生产运营类单位,实际上是对过往政策的深化与推进。改革措施包括明确转制后的人事、社保、退休年龄处理,以及企业注册、土地资产处置等关键环节,确保平稳过渡。

山东及其他省份如河南的改革实践显示,事业单位的精简优化已成为趋势。这些改革不仅限于“小散弱”机构,也开始触及省直层级,显示出政府在应对财政压力、提高行政效率及适应人口结构变化方面的决心。例如,河南省的改革成果显著,大幅度削减了省直事业单位的数量、编制及领导职位,超出了最初的改革预期。

尽管事业单位改革持续深入,但“铁饭碗”概念依然存在差异。行政编制通常被认为最为稳固,而事业编制虽然面临调整,但在转制中往往保障原有员工的合同权益,且在某些地区,如山东,事业单位招聘仍保持活跃。相比之下,编外人员在改革中首当其冲,多地已着手清退或控制编外人员规模。

总体而言,随着人口减少、财政紧缩及行政效率提升的需求,无论是在人口小县还是更广泛的行政区域,事业单位乃至整个公共部门的编制调整都将是长期的趋势。尽管短期内某些地区出现了公务员扩招的现象,但这更多是基于特定时期的就业政策和人才需求,长远来看,公职岗位的稳定性与吸引力或将迎来新的考验。中国人口第二大省,开始“砸”铁饭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