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快停下这些让身体加湿的行为 警惕5大信号

莘芸昌
导读 进入三伏天,随着炎热天气和频繁雨水,空气湿度增大,人体更易遭受湿气侵扰。湿气作为阴邪,易于损伤阳气,加之夏日里人们偏爱冷饮及寒凉食...

进入三伏天,随着炎热天气和频繁雨水,空气湿度增大,人体更易遭受湿气侵扰。湿气作为阴邪,易于损伤阳气,加之夏日里人们偏爱冷饮及寒凉食物,进一步影响脏腑功能。忽视湿气的调理,可能导致冬季疾病频发,诸如肠胃不适、呼吸系统问题等,故有“湿邪不除,积累成患”之说。因此,察觉体内湿气迹象,及时应对至关重要。

识别体内湿气可通过几个信号:充足的睡眠仍感疲倦、大便粘腻、晨起刷牙恶心有痰感、小腿晨间酸沉以及舌头边缘齿痕与白腻或黄腻舌苔。这些都可能是湿气内积的表现。

三伏天祛湿,可尝试拍打肘窝与腘窝,以促进气血流通,但需避免对骨质疏松、皮肤溃疡或出血性疾病患者使用此法。此外,按摩尺泽穴和委中穴也是自然“祛湿器”,通过简单的顺逆时针按揉,有助于缓解湿气引起的不适。

针对不同体质,祛湿饮品有所差异:湿热体质可考虑生薏米粥配以赤小豆;寒湿体质则推荐炒薏米粥;痰湿体质适宜茯苓薏米茶。每种方法均需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用。

日常生活中,某些习惯无异于给身体“加湿”:长时间静坐不动、沐浴后未彻底擦干、频繁熬夜、嗜好油腻重口味及过度食用冷食,都是湿气滋生的温床。改变这些习惯,配合适当运动、保持干燥清洁、规律作息与均衡饮食,能有效减轻湿气困扰。

综上,三伏天关注并采取措施对抗湿气,不仅关乎当前的舒适度,也是预防冬季疾病的关键。通过自我观察、传统疗法结合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有效管理体内湿气,保持健康。

这4个习惯竟是身体的“加湿器”

痰湿与咱们的肺、脾、肾三脏息息相关。

很多时候,咱们不经意的生活习惯就会成为身体的“加湿器”。

1.久坐不动

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重的表现。越是不爱运动,体内瘀积的湿气就会越多。

2.常熬夜

中医认为,人卧则血归于肝,如果到了休息时间还不睡觉,肝脏也得不到休息。身体就容易出现头昏脑涨、眼睛干涩胀痛等肝胆湿热的症状。

3.偏好肥甘厚味

肥甘厚味是指辛辣油腻、甜腻的精细食物,或者味道浓厚的食物。中医认为,过食油腻食物会伤害脾胃,降低运化能力,从而助长湿气生成,凝滞体内。

4.贪食生冷

从内生湿邪的角度讲,贪食生冷、油腻、酒饮及饮食不规律的人群更容易生湿。这些因素容易导致脾胃功能变差,运化水湿的能力下降,湿气在体内累积。

注意:不爱动,再加上本来就消化不良的朋友要注意了,酸奶对您来说可能也是身体的“加湿器”。

这5个信号帮你识别湿气

1.睡眠够了依旧困倦

即使睡眠时间很充分了,但起床后还总觉得很困倦、乏力、觉得头沉、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东西在裹着,懒得动弹,那么就要怀疑身体里是不是有湿气了。

2.大便总是黏黏的

便便容易黏在马桶上,或者使用手纸反复擦也擦不净,也说明体内有湿了。

3.刷牙时恶心感觉有痰

有些人一刷牙就呕吐、恶心,嗓子里边总是有丝丝拉拉的、不干不净的感觉,即使有吐痰,也是体内有湿气的表现。

4.晨起后小腿总是发酸发沉

早晨起来感觉小腿肚子发酸、发沉,也是体内有湿气的典型特征。

5.舌头有齿痕、舌苔白腻或黄腻

正常人的舌头没有齿痕。如果湿气很重,舌头的两边就会出现一些小的牙印。

健康的舌淡红而润泽,舌面有一层薄白的舌苔。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说明体内可能有寒湿;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说明体内有湿热。

不同体质的祛湿法宝

要防止湿气侵袭,人体必须将外湿拒之体外,还需防止湿自内生。

外湿多因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住环境潮湿等外在的湿气侵袭人体所致。

内湿则是由于脾胃虚弱、水湿停聚所致,通俗来说,如大量吃生冷食物等。

1.痰湿患者

调理脾胃须单举:左臂上举,掌心向上;右臂掌心向下,缓慢用力下压。再换一侧,重复动作即可。

茯苓薏米代茶饮:5克茯苓、5克薏米煮水代茶,大火烧开,小火煎煮20分钟即可。

2.湿热患者

可以用生薏米煮粥祛湿,加红小豆效果也不错。

3.寒湿患者

需要把薏米炒熟,在炒薏米时要注意,要先将薏米放到锅里,用小火炒制,薏米表面变成微黄就可以用来熬粥了。

注意:寒湿患者不建议加红小豆。

同时,要清淡饮食,不能一边破坏一边补。比如一边吃红豆薏米,一边喝冰水。

要规律生活,该出汗的时候出点汗,综合调理。

健康小贴士

1.这4个习惯竟成身体“加湿器”

久坐不动、常熬夜、偏好肥甘厚味、贪食生冷。

2.这5个信号帮你识别湿气

睡眠够了依旧困倦、大便总是黏黏的、刷牙时恶心感觉有痰、晨起后小腿总是发酸发沉、舌头有齿痕及舌苔白腻或黄腻。

3.不同体质的祛湿法宝

痰湿患者:调理脾胃须单举+茯苓薏米代茶饮;

湿热患者:生薏米煮粥;

寒湿患者:熟薏米煮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