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的海水轻拂过珊瑚礁浅滩,渐变出浅蓝至青绿色的细腻层次,直至遭遇一抹突兀的铁锈色,破坏了海天一色的和谐美景。这是一艘二战时期的老式菲律宾军舰,非法“坐滩”在中国南海仁爱礁长达25年之久,船体已被岁月侵蚀得锈迹斑斑,铁皮剥落,与周围的自然风光格格不入。
中国三沙市生态环境局局长胡国林指出,这艘废弃军舰成了仁爱礁上一个严重的环保问题。菲律宾方面的破坏行为远不止于此,还包括使用氰化钠毒鱼、炸鱼等,这些行为持续威胁着南海的生态环境。
1999年,菲律宾的“马德雷山”号军舰不顾环境后果,强行冲上了仁爱礁浅水区域,至今仍非法滞留。据中国自然资源部南海生态中心和南海发展研究院联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军舰搁浅过程中的撞击、切割和摩擦,彻底摧毁了轨迹内的珊瑚礁和大型底栖生物,造成了不可逆的生态损失。
这艘年迈的军舰不仅自身锈蚀严重,还成为了人员驻守的生活基地,甲板上搭建着简陋的生活设施。它如同一个持续释放毒素的源头,通过锈蚀、油漆脱落、废油废水排放、垃圾焚烧和丢弃,不断侵蚀着仁爱礁的自然环境。调查数据揭示,礁区海水中的重金属、活性磷酸盐和油类含量异常偏高,与军舰非法“坐滩”前的记录相比显著增加。珊瑚礁覆盖面积大幅缩减,尤其是军舰周边400米范围内,造礁石珊瑚覆盖率下降了约87.3%。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杨霄介绍,全球范围内,老旧舰船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仁爱礁上的这艘80岁高龄、非法停泊25年且伴有常驻人员的军舰,几乎集合了所有舰船污染的恶劣因素,堪称一个极端的环境“毒瘤”。
此外,菲律宾渔民采用氰化钠毒鱼的做法,进一步加剧了南海的生态危机。这种剧毒物质能轻易夺去人的生命,却被用于渔业,对鱼类及整个生态系统造成致命伤害。据估计,已有上百万吨氰化钠被用于此目的,导致大量鱼类死亡,仅少数幸存者被捕捉,供观赏或食用。这些行为不仅伤害了海洋生物,也间接影响到了人类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除了氰化钠毒鱼,炸鱼和敲珊震鱼等毁灭性捕捞方式同样对珊瑚礁构成巨大威胁,导致珊瑚白化和物理结构破坏。环保人士呼吁,必须立即采取行动,制止这些非法且破坏性的捕捞活动,保护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