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想报考医学院,十分纠结“看学校还是看专业”,其实这个问题并不复杂(默认分数已经有选择),基本的逻辑应该是——先了解专业,然后重点考虑学校。
1⃣️一定要先了解专业(这是学医的前提)
医学的专业可以有2层的分类
第一层——要不要成为医生
也就是拿到“执业医师资格证”。这个证意味着可以从事“诊疗”工作,包括做出疾病诊断、开药下医嘱。而其他药学、检验、眼视光学等,无法拿到医师资格证,即“无法成为医院中的临床医生”。
如果要“成为医生”,能选择的只有图中【标蓝色】的专业,且一定要继续看到完后续内容。如果仅想从事医学相关工作,可以选择【标黄色】的专业。
第二层——计划从事哪方面的临床工作
最核心的是在临床医学、中医、口腔这三个大类中选择。
①临床医学——也就是你能想到医院里面大部分内外妇儿、耳鼻喉等等科室的医生,都是从这个专业中来的。
全国范围内仅收理科(以具体学校的招生计划为准)。就业方向为西医院的所有科室(除中医科)、中医院的大部分科室。
②中医——中医院所有临床科室中的医生(不是所有,目前大部分中医院的科室中同时存在中医、西医的医生),以及西医院里面的“中医科”医生,基本都来自这个专业。相比西医医生,中医师多了“开中医医嘱”(比如中药方剂、针灸等)的处方权。
在施行新高考“3+1+2”政策的省份,仅招收物理选科的同学。未施行新高考的省份文科专业仍可报考(具体以招生简章为准)
③口腔——口腔专业毕业后仅可以成为口腔科医生,无法跨方向成为临床医生。“牙科医生地位高、收入高”的情况基本只限于一二线中心城市,仍然处于高度内卷的状态,就业压力并没有比临床医学更低。
仅招收理科专业学生(具体以招生简章为准)。就业方向为公立/私立口腔医院,或口腔诊所。
2⃣️然后重点考虑院校(这是报考的核心问题)
报考医学院大都希望能成为医生,那么我们需要先考虑最终的问题——你想在哪里行医。是去一个向往的城市,还是力争留在家乡?
原则①:先想职业地点再考虑医学院
医学院校毕业后的就业方向(默认需要到硕士、博士),本校输送人才进入附属医院更为便利,也意味着外省学校毕业的学生,想考入本地医院,需要付出更多的资源和努力。所以我们可以有如下方案:
(1)如果想就业的地点有不错的医学院,这个医学院在那里附属医院也多——优先选
(2)如果想就业的地点,没有很好的医学院甚至没有医学院,但所在省份有(当地医院多为这个省医学院的附属医院)——先考虑所在省份最好的医学院
(3)如果想就业的地点竞争压力很大(比如北上广深、南京等新一线城市),且分不够报那些地方的医学院。可以考虑你能报考的院校中最好的医学院,然后考研时考到你想去的那个城市,并争取在那个学校继续读博。跨校考研一定相比本校考研会更辛苦一些,但到考研时再拼一把,仍然是一个可以改变命运的选择。
有些人疑惑:“附属医院多的医学院是不是更厉害更强?”其实并不一定。但附属医院多的医学院,多半比附属医院少的医学院内卷程度稍低一些(在同等数量毕业生的情况下),就业机会会更多。
原则②优先选择能读“7年制、8年制”的学校
这类专业一般分数都很高,但各省招生之间会有分数线差异。如果你的分在你向往的那个医学院只能读“5年制”专业,而在另一个地区的医学院能读到“7年制或8年制”,可以优先考虑。尤其是8年制毕业,相当于直接获得博士学历,虽然多为“学术型硕士”进入临床后需要规培1年,整体时间上也节约了很多,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在当地医院中获得部分竞争优势,获得更多的选择机会。
总之,务必先了解清楚医学里的方向。志愿填了也就决定了后面道路的,虽然医学的道路有好多条,但每条之间都有着很深的沟壑,极难跨越、再次选择。再给大家一个小建议——一定要关注目标医学院的官网,去获取他们的“本科招生计划”和“招生简章”。尤其是招生计划(很多学校已经发布),其中的计划专业招募人数和分组需要重点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