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转型的不利局面,让保时捷的合作伙伴与股东们深感忧虑。近期,在保时捷的股东大会上,一位股东直接向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鲁姆提出质疑,为何要坚持明年电动车销量占比过半的目标。更有主要机构股东DWS Investment GmbH指出,股价疲软反映了公司治理上的不足。
投资者的焦虑不无道理,保时捷的股价自今年初已下跌14.4%,与此同时,竞争对手法拉利的股价却攀升了23.52%。保时捷股价甚至一度跌破发行价,触及历史低点69.2欧元/股,目前虽略有回升,但仍维持在70欧元左右,与去年最高点相比,跌幅达41%。
全球电动车市场增速放缓,保时捷电动车销量不振,直接冲击到公司的销售业绩及利润。因此,有声音呼吁保时捷应减缓电动化的推进步伐。
中国作为电动车的关键市场,保时捷在此的表现欠佳,销量下滑、价格下挫及供应链问题,共同施压于其股价。布鲁姆坦承中国市场的“艰难”。保时捷在华销量已连续两年下滑,2023年尤为显著,同比下降15%。一季度情况更为严峻,销量同比减少近25%。
面对销量下滑,降价成了无奈之举,这也间接损害了品牌形象。市场上甚至有经销商对Taycan车型给出了远低于预期的价格,引发业界关注。为了提振销量,经销商不惜以降价补贴吸引消费者,而保时捷中国为达成销售目标,采取的压库存策略进一步加剧了经销商的资金链紧张,最终导致经销商“逼宫”。
保时捷承认行业正处于变革期,与中国经销商共同面临复杂挑战。此番“逼宫”与销量滑坡相互交织,导致一季度销售额下降12.7%,汽车业务毛利率也大幅下滑。
一向以高利润率自豪的豪华品牌保时捷,似乎正逐渐失去其市场神坛地位。尽管电动化曾被视为新的增长点,但当前市场需求疲软,挑战似乎远超预期。有投资人士直言,消费者对保时捷电动车的态度更偏向于抗拒而非购买。
保时捷曾因在电动化领域的雄心壮志,在资本市场上赢得高度评价,其上市时市值超越宝马奔驰,一时风光无限。然而,计划到2025年实现纯电和插电混动车型占新车销售半数以上,以及2030年纯电动车占比超80%的宏伟目标,在当前销量遇冷的现实面前显得力不从心。即便是旗舰电动车型Taycan的交付量也在第一季度近乎腰斩。
当前,众多国际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同样遭遇品牌价值与销量双重压力,电动化战略本是它们寄予厚望的增长点,现在却似乎反噬其身,影响了市场表现及资本市场估值。对于这些传统车企而言,如何在电动化转型与财务健康之间找到平衡,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