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跳舞的小广场、配有路灯的硬化道路、不再露天的厕所,出现在越来越多的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以来,我国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不断补齐,农民生活环境普遍改善。然而与此同时,某些农村地区出现了 " 村中不闻鸡鸣,池塘不见鸭鹅 " 的景象,有的地方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走样。这不禁让人思考:听不见鸡叫,还是农村吗?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这是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景象。" 村中不闻鸡鸣,池塘不见鸭鹅 " 的农村环境整治,不仅破坏了公众对世外桃源的印象,更严重偏离了农村环境整治的初衷。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农村环境整治接地气通人气,方能促和气。农村的发展情况千差万别,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才能实现农村环境整治的可持续发展。
惠州农村整治取得良好成效。图源:南方日报
环境整治惠民有感方能有实效。农村环境的治理需要从具体的地方实情出发,在地方财力物力人力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为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善。治标不治本的劳民伤财,不顾地方实情的高标准一刀切,不但有伤地方特色,更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体验感。因此,不妨把环境整治与资源回收利用结合起来,利用高新科技孵化相应的环保企业,既可以整治环境,又可以变废为宝,还可以服务民生,让劳动成果能够看得见,让劳动更有获得感,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不妨先做好 " 课后服务 " 准备工作。
发挥党员干部领头羊示范作用。农村环境整治要凝聚干群合力才能见功效,领导干部做好表率,可以让工作推进更高效。为此,在制定地方环境整治标准的过程中,领导干部需要从实际出发进行全面调研,因地制宜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而不是照搬上级要求标准,更不能以城市治理高标准强加推进。为人民群众代言,地方领导干部需要有作为,审慎思考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如何才能更好地推行,积极建言,充分传达民意诉求,然后带头做好相应工作,这样的农村环境整治才更容易为人民群众所接受。
因地制宜量力而行不宜一刀切。农村环境整治不是一阵风,需要久久为功、统筹兼顾。具体地域实情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依据,需要重视的是,凡是生产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环境影响,以整治之名影响正常的生活生产,这是得不偿失的事情。目前情况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农村发展的高效选择,与此相适应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更能为农村发展添活力。农村劳动力有限,为应付检查而大量聘请专业人员进行清理,这只会让治理成本更高,也并非长久之计。
风物长宜放眼量,立足具体农村实情,实事求是开展相关整治活动,多听听民意,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改变可改变的,整治要整治的,有计划按步骤循规律去整治,接地气的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才会更有实效。
撰文 周芳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