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厄尔尼诺现象显示出结束迹象 全球极端天气转折点?

申哲祥
导读 自二月起,非洲与东南亚地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热浪侵袭。非洲多国气象站不断刷新高温纪录,无论赤道南北或滨海内陆均受影响,南非气温攀升至

自二月起,非洲与东南亚地区遭受了前所未有的热浪侵袭。非洲多国气象站不断刷新高温纪录,无论赤道南北或滨海内陆均受影响,南非气温攀升至46.5度,沿海的Lamberts Bay达44.9度,而乍得北方气温亦飙升至44度,创下今年北半球新高及该国2月记录。同时,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凉季”反常炎热,年初至今每日均有气象站点记录到破纪录高温,曼谷在2月29日清晨的最低温28.2度,刷新了当地2月夜温纪录,逼近热季水平。

近期,我国同样遭遇极端天气考验。2月17日至22日期间,寒潮席卷全国,多数地区气温骤降,中东部伴有雨雪冰冻,华北、黄淮、江汉等地降雪量大,黄淮至江南北部雨雪交替,伴随强烈对流天气,湖南、湖北、贵州及苏皖地区广泛出现冻雨。此外,南方多地持续遭受冬季连绵阴雨,上海徐家汇观测站本月累积降水量已位列2月历史第二高,仅次于1906年的记录,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湿润的2月。

这些全球范围内的极端气候事件,均发生在厄尔尼诺现象之下。厄尔尼诺,这一发生在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海洋-大气互动现象,通过海温偏高影响全球气候模式。本周期的厄尔尼诺事件于2023年12月达到顶峰,属中等强度,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其将于2024年4月左右结束,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将持续回落。

尽管厄尔尼诺行将结束,但其对大气的滞后效应意味着极端天气短期内不会完全消失。更有预报指出,2024年下半年可能转向拉尼娜状态,进一步带来气候异常。美国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预测,未来半年内拉尼娜现象发展条件有利,目前虽仍处厄尔尼诺阶段,但已进入拉尼娜观察期。模型显示,厄尔尼诺有望在4至6月转为中性状态,随后6至8月有55%概率转为拉尼娜,因太平洋深层冷水团的扩展为这一转变提供了基础。

拉尼娜作为厄尔尼诺的对偶现象,以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低著称,同样能引起复杂气候异常与极端天气。这两种现象作为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驱动力,将持续对中国乃至全球气候产生深远影响,预示着2024年的极端天气情况可能依旧严峻,伴随厄尔尼诺向拉尼娜的转换,极端气候事件或更加剧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