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产素(“爱情荷尔蒙”)对社会依恋的重要作用正在受到质疑。40多年的药理学和行为学研究指出,催产素受体信号传导是草原田鼠、人类和其他物种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途径,但27月<>日发表在《神经元》杂志上的一项遗传研究表明,田鼠可以与配偶形成持久的依恋,并在没有催产素受体信号的情况下提供父母的照顾。
草原田鼠是少数一夫一妻制的哺乳动物物种之一。交配后,它们形成终身伙伴关系,称为“配对纽带”。成对的田鼠分担父母的责任,更喜欢伴侣的陪伴而不是不知名的异性成员,并积极拒绝潜在的新伴侣。先前使用药物阻断催产素与其受体结合的研究发现,当催产素信号传导被阻断时,田鼠无法配对结合。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神经科学家Devanand Manoli和斯坦福大学的Nirao Shah想知道配对是否真的受到催产素受体信号传导的控制。为了测试这一点,他们使用CRISPR来产生缺乏功能性催产素受体的草原田鼠。然后,他们测试了这些突变的催产素无受体田鼠,看看它们是否可以与其他田鼠形成持久的伙伴关系。令他们惊讶的是,突变田鼠和正常田鼠一样容易形成配对。
“我们都感到震惊的是,无论我们尝试以多少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测试,田鼠都表现出与性伴侣非常强大的社会依恋,与正常同类一样强烈,”马诺利说。
接下来,研究人员想知道催产素受体信号传导是否同样适用于其其他功能 - 分娩,育儿(在草原田鼠中,这是父母双方的共同责任)和哺乳期间的乳汁释放。
“我们发现突变田鼠不仅能够分娩,而且实际上是护士,”Shah说。雄性和雌性突变体都从事通常的父母行为,如挤在一起、舔舐和梳理,并且能够将幼崽抚养到断奶年龄。
然而,与正常田鼠相比,突变草原田鼠的乳汁释放确实有限。结果,它们的幼崽存活到断奶年龄的幼崽较少,而与正常草原田鼠的幼崽相比,存活下来的幼崽更小。田鼠可以哺乳的事实与催产素受体缺陷小鼠的等效研究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小鼠完全没有哺乳或哺乳,因此幼崽在出生后一天左右死亡。
作者假设,这种物种差异可能是由于实验室小鼠品系的近交性质与遗传异质田鼠相比。“可能是小鼠的近亲繁殖选择了对催产素信号传导的极大依赖性,或者这可能代表了催产素受体信号传导的物种特异性作用,”Shah说。
当被问及为什么他们的结果与以前发表的使用药物阻断催产素受体信号传导的研究不同时,作者指出了遗传学和药理学研究之间的关键区别:精确性。“药物可能很脏,”Manoli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可以与多种受体结合,你不知道哪种结合作用导致了这种效果。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知道删除这一个受体并随后消除其信号通路的精确性不会干扰这些行为。
“至少在过去的10年里,人们一直希望催产素作为一种强大的治疗方法,帮助患有从自闭症到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社会认知障碍的人,”Manoli说。“这项研究表明,对于像社会行为这样复杂和微妙的事情,可能没有灵丹妙药。
另一个关键的区别是,虽然大多数药理学研究抑制成年动物的催产素受体信号传导,但这项研究在田鼠是胚胎时将其关闭。“我们从出生前就开始了突变,”沙阿说。“可能是在这些突变动物中存在补偿性或冗余途径,并掩盖了依恋,父母行为和牛奶分泌方面的缺陷。
与草原田鼠一起工作是一个障碍,但值得克服。由于草原田鼠不像实验室小鼠那样常用于遗传研究,因此该团队需要从头开始开发所有分子工具和协议。现在他们有了这些特定于田鼠的管道和工具,作者对为他们和其他研究人员打开的大门感到兴奋。
“我们很高兴成为社区的一员,并拥有我们可以共享的这项技术,”Manoli 说。“现在我们有了这个宝库,我们可以开始开采。还有许多其他问题,草原田鼠可能很有趣,对回答有用,无论是在焦虑或依恋模型的潜在临床意义方面,还是在基础比较生物学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