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二事变时间】“双十二事变”是近代中国历史中一个重要的事件,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这一事件不仅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在中国现代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以下是对“双十二事变时间”的总结与相关资料整理。
一、事件背景
1936年,日本侵略者不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而当时的国民党政府却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集中力量围剿红军。这引发了国内各界的不满,尤其是东北军和西北军的部分将领对蒋介石的政策极为不满。张学良和杨虎城作为当时东北军和西北军的领导人,决定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二、事件经过
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政变,扣押了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主张。这一行动被称为“西安事变”,也称为“双十二事变”。
三、事件结果
经过多方努力,最终在中共的调停下,蒋介石同意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一事件促成了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为全面抗战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四、双十二事变时间总结表
| 项目 | 内容 |
| 事件名称 | 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 |
| 发生时间 | 1936年12月12日 |
| 发动人 | 张学良、杨虎城 |
| 地点 | 陕西省西安市 |
| 主要目的 | 要求停止内战,联合抗日 |
| 结果 | 蒋介石被扣押,后释放,促成国共合作 |
| 历史意义 |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
五、结语
“双十二事变”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它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为中国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创造了条件。通过这次事件,中国人民更加认识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也为后来的抗战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