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问津的意思解释】“无人问津”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某件事物或地方没有人关注、询问或前来探求。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某些人或事物因缺乏吸引力、价值不明、或者被忽视而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无人问津 |
拼音 | wú rén wèn jīn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夫贤者之为人也,非以名利为贵,而以道义为重;非以声色为乐,而以仁义为荣。故虽不遇时,犹有其志;虽不遇世,犹有其德。若夫贪利忘义,逐势忘本,则虽得一时之荣,终为天下所弃。然则贤者之行,岂可不察哉!……”(意指有德之人即使不被重视,也不会放弃操守) |
含义 | 形容事情或地方没人关心、没人过问,也没有人去探索或追求。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描写冷清、被忽视的状态。 |
近义词 | 门可罗雀、冷落、无人问津、鲜有人知 |
反义词 | 门庭若市、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描述 |
书籍出版 | 某本书出版后,销量极低,读者寥寥,可谓“无人问津”。 |
历史遗迹 | 一些古迹因地处偏僻,游客稀少,几乎“无人问津”。 |
科研成果 | 某项研究成果因内容晦涩难懂,学术界对其关注度不高,被称为“无人问津”。 |
个人发展 | 某些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因缺乏展示机会,长期“无人问津”。 |
三、总结
“无人问津”这一成语,不仅描绘了现实中的冷清景象,也隐含着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某些被忽视的事物时,应给予更多关注和理解。同时,也鼓励人们在遭遇冷遇时,保持初心,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价值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