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原文】一、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句话出自《汉书·陈汤传》,是西汉时期著名将领陈汤在一次对匈奴的战争中发出的豪言壮语。此句表达了对侵犯汉朝疆域与尊严的行为绝不容忍的态度,强调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重要性。
陈汤当时在西域作战时,面对匈奴势力的威胁,他果断采取行动,最终取得胜利,并以此为据向朝廷上奏。这句话不仅体现了陈汤的军事才能和坚定信念,也成为了后世激励民族精神的重要口号。
虽然“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并非出自经典文献的正式记载,但它在后世广泛流传,成为中华文化中捍卫国家利益和尊严的象征。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汉书·陈汤传》(非正史直接记载,但广为流传) |
原文 |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
意思 | 对于侵犯汉朝的人,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要追杀到底。 |
背景 | 西汉时期,陈汤率军出征西域,击败匈奴,巩固边疆。 |
作者/出处人物 | 陈汤(西汉将领) |
文化意义 | 表达对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捍卫,激励后人爱国精神。 |
后世影响 | 成为中华民族反抗外侮、维护国家统一的象征性口号。 |
是否出自正史 | 非正史原文,但常见于历史演义及民间传说中 |
三、结语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虽非正史原文,但其精神内核深入人心,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国家尊严的重视。它不仅是历史上的一个军事宣言,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捍卫国家利益、维护民族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