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锱铢的意思是什么】“锱铢”是一个汉语词语,常用于书面语中,表示极小的重量单位或极小的数量。它在现代汉语中多用来形容非常微小的事物,尤其是在强调细节、精确度或吝啬时使用。
一、总结
项目 | 内容 |
词性 | 名词/量词 |
拼音 | zī zhū |
基本含义 | 表示极小的重量单位,引申为极小的数量或利益 |
出处 | 古代文献,如《史记》等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强调精细、计较或微小 |
近义词 | 分毫、毫厘、点滴 |
反义词 | 浩大、庞大、巨量 |
二、详细解释
“锱”和“铢”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根据《汉书·律历志》记载,“一两为十六两,一两为二十四铢,一铢为二十四絫”,所以“锱”是“铢”的十分之一,即“一锱等于十铢”。
因此,“锱铢”合起来使用,指的是极其微小的重量单位,后来被引申为极小的数量或利益,常用于表达对细微之处的重视或对利益的斤斤计较。
例如:
- “他为人精明,连一分一毫都不肯让。”
- “他对每一笔支出都计较锱铢。”
这类句子中的“锱铢”并非字面意义上的重量,而是比喻对微小利益的重视。
三、常见用法举例
句子 | 含义 |
他做事一丝不苟,连锱铢小事都不放过。 | 形容做事细致入微,注重细节。 |
他为人小气,连锱铢之利都要算计。 | 表达对利益的极度计较。 |
这项工程虽小,但每一分钱都要算得锱铢分明。 | 强调财务上的精确与严谨。 |
四、结语
“锱铢”作为汉语中的一个传统词汇,不仅承载了古代的计量文化,也在现代语境中被赋予了更广泛的象征意义。无论是用于描述严谨的态度,还是批评过度计较的行为,它都能准确传达出“微小”这一核心概念。理解这个词,有助于我们在阅读古文或日常表达中更精准地把握语言的细微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