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如盖的是什么意思】“亭亭如盖”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高大挺拔、枝叶茂盛的树木。它出自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同时也生动地刻画了枇杷树的高大繁茂。
一、
“亭亭如盖”字面意思是“高高耸立,如同伞盖”。其中,“亭亭”形容高耸直立的样子;“如盖”则比喻像伞一样覆盖。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树木、建筑或人物的姿态,强调其挺拔、庄严或繁茂的特征。
在文学作品中,“亭亭如盖”不仅是一种形象的描写,更承载着情感和象征意义。例如,在《项脊轩志》中,作者借枇杷树的生长状态,表达了对亡妻的深切怀念。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情感/象征 |
亭亭如盖 | 高高耸立,如同伞盖 | 《项脊轩志》 | 多用于描写树木、建筑或人物姿态 | 表达思念、成长、庄重等情感 |
三、延伸理解
“亭亭如盖”虽为成语,但并非固定搭配,更多是文言文中的一种形象表达。现代汉语中较少直接使用该词组,但在文学创作或正式写作中仍可作为修辞手法使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此外,“亭亭”一词也常单独使用,如“亭亭玉立”,用来形容女子姿态优美、气质高雅,说明“亭亭”本身具有优雅、挺拔的意象。
四、结语
“亭亭如盖”不仅是一个生动的描写性词语,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色彩。在阅读古文时,理解这类词语的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情感与文章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