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履相迎的典故】“倒履相迎”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历史的成语,用来形容对有才之士的极度尊重与热情接待。这个典故出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讲述了东汉末年名士陈群与名士孔融之间的一段佳话。
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士人纷纷避祸。当时,孔融是北海郡(今山东一带)的太守,以礼贤下士著称。有一次,他听说陈群是一位才华横溢的青年,便亲自前往拜访。由于心情激动,孔融竟然一边跑一边穿鞋,结果把鞋子穿反了,仍不顾形象地迎接陈群。后人将这一场景称为“倒履相迎”,成为敬重人才、礼贤下士的典范。
一、
“倒履相迎”出自《三国志》,讲述的是孔融因敬重陈群而急切迎接,甚至将鞋子穿反也毫不在意的故事。这一典故体现了古代士人对人才的重视与尊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和品德的高度推崇。
该成语常用于形容对有才之士的热烈欢迎和高度重视,强调礼遇贤才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它也被引申为对优秀人才的尊重与重视,具有深远的文化意义。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典故出处 | 《三国志·魏书·王朗传》 |
涉及人物 | 孔融、陈群 |
故事背景 | 东汉末年,天下动荡,士人避祸 |
典故内容 | 孔融因敬重陈群,急切迎接,竟倒穿鞋子 |
成语含义 | 形容对贤才的极度尊重与热情接待 |
文化意义 | 强调礼贤下士、重视人才的价值观 |
现代应用 | 常用于表达对优秀人才的尊重与欢迎 |
通过这一典故,我们可以看到古代士人对人才的重视,以及他们为了追求理想与智慧所表现出的真诚与执着。这种精神在今天依然值得我们学习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