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草堂记原文及翻译】一、文章概述
《庐山草堂记》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篇散文,主要记述了他在庐山修建草堂的过程、环境以及内心的情感寄托。文章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二、原文节选
> 余与元九书曰:“庐山多桂树,有竹林,有泉石,有云烟,有风月。吾欲买田于其间,筑室于其上,种花木于其下,以养吾老。”……
> ……遂命工匠,伐木为屋,凿石为井,植竹为篱,结茅为堂。……
> 于是,吾得闲而乐,日与山川为友,与松竹为邻,不忧世事,不慕功名,心自安矣。
三、翻译摘要
白居易在给友人元稹的信中提到,他想要在庐山购置田地,在山上建一座房屋,下面种些花草树木,用来养老。于是他请工匠砍伐木材建造房屋,开凿石头打井,种竹子做篱笆,用茅草搭建草堂。从此,他过上了与山川为伴、与松竹为邻的生活,不再忧虑尘世纷扰,也不羡慕功名利禄,心境安宁。
四、与对比表
项目 | 内容说明 |
作者 | 白居易(唐代) |
体裁 | 散文(记) |
主题 | 隐居生活、自然情怀、心灵归宿 |
背景 | 白居易晚年辞官归隐,选择在庐山修建草堂 |
建造内容 | 伐木建屋、凿石为井、种竹为篱、结茅为堂 |
心境描写 | 不忧世事,不慕功名,心自安 |
文学特色 | 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富有哲理 |
翻译要点 | 保留原意,传达出作者对自然的亲近与内心的宁静 |
五、结语
《庐山草堂记》不仅是一篇写景记事的文章,更是一篇表达人生理想与精神追求的作品。白居易通过描绘自己在庐山草堂的生活,表达了对简朴、自由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他对现实社会的淡然与超脱。这篇文章至今仍能引发读者对自然与心灵归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