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大悲咒的原文】藏传佛教是佛教的重要分支之一,其教义和修行方法在历史上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其中,“大悲咒”是藏传佛教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咒语,源自《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虽然“大悲咒”最初源于汉传佛教,但在藏传佛教中也有相应的版本和修持方式。以下是对藏传大悲咒原文的总结与介绍。
一、总结
藏传大悲咒并非完全等同于汉传佛教中的“大悲咒”,而是根据藏传佛教的传承和语言特点进行翻译或改编后的版本。藏传佛教中常以梵文或藏文诵念咒语,因此“大悲咒”的藏文版本也具有独特的发音和意义。尽管内容与汉传版本有相似之处,但其结构、用词和修持方式可能有所不同。
藏传大悲咒主要用于祈福、消灾、净化心灵、积累功德等目的,是修习慈悲心与智慧的重要法门之一。在藏传佛教中,咒语被视为沟通众生与佛菩萨之间的桥梁,具有强大的加持力。
二、藏传大悲咒原文(简要对照)
中文译文 | 藏文原文(音译) | 备注 |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 Namo Hārada Tāra Yā | 唐代译本常见开头 |
南无阿唎耶 | Namo Aleya | 表示皈依 |
婆卢羯帝室佛啰楞驮婆 | Bālu Jie Di Shi Fó Luáng Tuó Pō | 诵持咒语之名 |
南无萨婆勃陀勃地萨婆萨哆喃 | Namo Sāpā Bōtuō Bōdi Sāpā Sādō Nān | 向诸佛菩萨祈求 |
阿弥多婆耶 | Āmítuōpàyē | 无量寿佛 |
婆伽梵 | Pāgāfàn | 世尊 |
跋阇啰僧伽诃啰 | Bàzhālā Sēngjiā Hēluō | 众僧 |
佛陀耶 | Fótuōyē | 佛 |
南无阿弥多婆耶 | Namo Āmítuōpàyē | 再次皈依无量寿佛 |
南无婆伽梵 | Namo Pāgāfàn | 再次皈依世尊 |
婆啰波提 | Bāluóbótí | 智慧 |
跋啰诃提 | Bàluóhētí | 金刚 |
跋啰婆提 | Bàluóbótí | 智慧 |
跋啰僧提 | Bàluósēngtī | 众僧 |
跋啰呵提 | Bàluóhētí | 金刚 |
跋啰僧提 | Bàluósēngtī | 众僧 |
> 注:以上为藏传大悲咒的部分原文内容,因版本不同,具体文字可能会有所差异。此外,藏传佛教中更注重咒语的音韵与诵持方式,而非单纯的文字翻译。
三、结语
藏传大悲咒是藏传佛教修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内容虽与汉传版本有相似之处,但在语言表达、诵持方式和文化背景上都有所区别。对于修行者而言,理解并正确诵持大悲咒,有助于培养慈悲心、净化身心、提升修行境界。建议在有经验的导师指导下学习和实践,以确保正知正见。
如需进一步了解藏传佛教咒语的修持方法或相关经典,可参考《大悲咒》的藏文版本及藏传佛教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