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虬卧龙的意思】“盘虬卧龙”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才或事物虽然外表不起眼,但内在却非常强大或有潜力。这个成语源于古代文学作品,常用来比喻那些暂时隐居、未被世人所知的杰出人物。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盘虬卧龙 |
拼音 | pán qiú wò lóng |
出处 | 《三国志·诸葛亮传》:“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后世引申为“盘虬卧龙”形容有才之人尚未显露 |
字面意思 | “盘虬”指弯曲的树根,“卧龙”指沉睡的龙,比喻隐藏才能的人 |
引申含义 | 形容有才华但尚未被发现或施展的人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赞美他人或自我鼓励,表示某人虽不张扬,但实力非凡 |
二、成语用法举例
句子 | 释义 |
他虽出身平凡,却是个盘虬卧龙之才。 | 表示这个人虽然看起来普通,但其实很有能力。 |
这位老教授虽已退休,但仍是盘虬卧龙。 | 赞美其学术造诣深厚,只是低调不张扬。 |
公司里有个年轻人,看似沉默寡言,实则是盘虬卧龙。 | 表示此人表面不起眼,但实际能力出众。 |
三、相关成语对比
成语 | 含义 | 与“盘虬卧龙”的区别 |
鹤立鸡群 | 比喻一个人在群体中特别突出 | 更强调外在表现突出 |
藏龙卧虎 | 指隐藏着有才能的人 | 和“盘虬卧龙”意义相近,但更侧重“隐藏” |
人杰地灵 | 指地方出人才 | 更侧重环境与人才的关系 |
四、总结
“盘虬卧龙”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具有非凡才能但尚未被世人发现的人。它不仅表达了对人才的尊重,也体现了对内在实力的重视。在现代社会中,这一成语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提醒我们不要以貌取人,要善于发现和珍惜隐藏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