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生活 > 趣味生活 >

刘文静与李密通婚(刘文静)

2025-03-26 14:14:49 来源: 用户:司乐豪 

大家好,我是小跳,我来为大家解答以上问题。刘文静与李密通婚,刘文静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大家都知道,在太原时候,李世民最先和刘文静谋划造反。

2、在这个时候,刘文静以李世民为主子的。

3、但在太原起义开始后,刘文静发现李渊才是真正的起兵的首领。

4、为求富贵和功业,于是刘文静倒向李渊,以李渊为主公,立下不少功劳,只为求得李渊的赏识。

5、但没有想到的是,李渊更加偏爱裴寂,对他不冷不热,很平淡。

6、这一点,刘文静与长孙无忌、房玄龄等只认李世民为唯一效忠的主子不一样。

7、后来,因为裴寂的受宠信和高墌兵败被解除官职而对皇帝不满。

8、刘文静发现秦王府也没有自己的地位,王府里已经有长孙无忌了,首席谋士也被房玄龄取代了。

9、因此自己愤懑不满,他自恃功高,和裴寂做义气之争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10、结果是刘、裴之争严重影响了朝廷,刘文静过多表现了对皇帝和裴寂关系的不满。

11、这些使得皇帝对刘文静的态度直转而下。

12、 另外,唐武德元年,唐军兵败高墌也是刘文静之死的一个因素。

13、这次战役唐军输得很狼狈,唐军军士死伤惨重,数位大将战死或者被俘虏。

14、要不是薛举暴毙,搞不好西秦就打到长安去了,李家天下能不能坐稳不清楚,但肯定会面临一场灾难。

15、首先,皇帝不满意,以雷霆万钧的手段处置了对失败有不可推卸责任的刘文静等人。

16、要不是因为刘文静是领导核心成员之一,有免死金牌,刘文静说不定就被杀了。

17、李世民肯定也不满意,那是当然的了。

18、不管兵败是谁引起的,是谁的责任,不管兵败有什么接口(拉肚子托兵事于文静),但失败了就是主帅的责任。

19、李世民当然不爽,打破了自己常胜将军的名声。

20、因为,在立太子后李世民急需要军功,建立自己的政治威望和声望。

21、刘文静的轻举妄动,是李世民的算盘落空,使其在政治上处于不利境地。

22、 由于刘文静长期担任李世民的军事副官和早年两人的关系不错。

23、当时在朝廷,大都也认为刘文静是李世民的人。

24、李世民,有可能和李渊一样,对刘文静针对裴寂之争很反感。

25、刘文静和裴寂的针锋相对的无谓争斗,这会让人感觉是他李世民在幕后推动刘文静和裴寂之争。

26、在这个时候,甚至这个武德年间,李世民对裴寂至少在表面上是很尊重的。

27、这样很容易引起皇帝的猜忌,这对李世民本人以及秦王府政治前途是很不利的。

28、因此,此时的刘文静在政治上,被政敌裴寂打压,被皇室所厌弃,已经成为秦王府的绊脚石。

29、 在秦王府内,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谋士已经完全取代了刘文静的地位;在朝中宰相萧萭等大臣也给予秦王不遗余力的支持。

30、而且,刘文静自恃才华很高很傲慢,看不起房玄龄这些人,。

31、因此,此时的刘文静对于秦王和秦王府反而成了一个障碍。

32、 不然,在裴寂的言论之后,李世民求情的言辞显得很不妥当,不符合常规。

33、试想,李世民不会看不到他上书的那些言辞很不妥。

34、这些言辞是求情?那是求情的语气和说辞吗?就算李世民意识不到,长孙无忌那帮秦王府的谋士肯定能发现其中的问题。

35、借刀杀人,这也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

36、既然靠裴寂的力,还无法达到目的。

37、那就火上添一把柴,借高祖的刀杀了刘文静。

38、 死因是裴寂,杀人的是高祖。

39、秦王府不露声色的出去了政治上的绊脚石,还落了个好名声,一箭双雕。

40、这才是政治上的上策。

41、 刘文静只能自己哑巴哑巴吃黄莲,临死之时只能叹:飞鸟尽,良工藏;狡兔死,走狗烹。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