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关于孝的故事(关于孝的故事)
大家好,小范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代关于孝的故事,关于孝的故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中国古代十大孝的故事有大孝感天、闻雷泣墓、亲尝汤药、丁兰刻木、鹿乳奉亲、江革背母、百里负米、卖身葬父、卧冰求鲤、以身喂蚊。
2、大孝感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史称虞舜。
3、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
4、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5、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6、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7、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8、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9、2、闻雷泣墓王裒是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
10、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11、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12、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13、”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4、3、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
15、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
16、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17、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18、汉文帝刘恒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19、4、丁兰刻木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沁阳一带)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20、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
21、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22、5、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期人。
23、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24、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25、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 被误杀的危险。
26、6、江革背母江革,东汉时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27、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28、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29、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30、7、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31、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32、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种之多。
33、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8、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博兴县)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34、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35、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36、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
37、言毕凌空而去。
38、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39、9、以身喂蚊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40、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41、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42、10、 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43、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44、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45、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46、扩展资料:“孝”是古代中国,乃至现代中国一项极其重要的伦理关系准则。
47、长期以来,国人对“孝”涵义的理解,存在着较严重的偏颇,甚至是误解。
48、按照《礼记》等文献的记载,“孝”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概念体系。
49、它包涵了“孝”、“敬”、“谏”、“全身”、“继志”等内容。
50、古人认为,最低等级的“孝”,是指向父母长辈提供衣服、食物等物质生活资料,“以其饮食忠养之”,满足父母的基本物质需求。
51、中国古代的“十大孝”指的是:中国古代十大孝子,本文就来简单分享一下这十大孝子的故事:首先第一个就是“孝感动天——舜”,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青年时代即为人称扬。
52、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53、第二个孝子故事是“亲尝汤药——刘恒”,汉文帝刘恒,汉朝第5位皇帝,汉高祖刘邦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即帝位。
54、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55、母亲病重后,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
56、第三个故事是“啮指痛心——曾参”,曾参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他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
57、二十四孝记载了曾参啮指痛心的佳话:少年时家贫,曾参常入山打柴。
58、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59、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60、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61、”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62、第四个故事是“百里负米——仲由”,仲由为了让父母吃到米饭,他走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奉养双亲。
63、严冬寒风刺骨,夏日汗流浃背,仲由常常要走上几天几夜,才能赶回家里。
64、人人都觉得这样做太辛苦了,但是仲由甘之如饴,孝敬之心始终没有间断和停止过。
65、第五个故事是“芦衣顺母——闵损”,闵损母亲早逝,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66、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给自己亲生的两个儿子用棉花做的冬衣,而给闵损的,却是野地里芦花做的薄衣。
67、在继母犯错即将被父亲休掉后跪求父亲,被感化过来的母亲对闵损又敬又爱,处处待闵损胜过自己的亲生儿子,弟弟对兄长更是敬重有加。
68、第六个故事是“鹿乳奉亲——郯子”,郯子的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69、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70、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71、第七个故事是“戏彩娱亲——老莱子”,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对父母体贴入微。
72、为了让父母过得快乐,老莱特地养了几只美丽善叫的鸟让父母玩耍。
73、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74、第八个故事是“卖身葬父——董永”,董永早年丧母,后来父亲病亡后,无力埋葬,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75、第九个故事是“刻木事亲——丁兰”,丁兰年幼父去世,母因此忧伤成疾,不久病亡。
76、丁兰成人后,念父母恩深无以为报,终日思亲,一刻难忘,便请来木工,刻父母之像奉之案间,虔诚供奉,饮食必荐,出入必面,事死如生,以寄托自己的哀思。
77、第十个故事是“行佣供母——江革”,少年丧父的江革,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78、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在逃难中,经常遇到盗贼,这些盗贼不但想要劝他,还想让他当盗贼。
79、面临这种情形,江革救灾盗贼面前苦苦哀求,希望盗贼能念他老母没有人赡养,放他一马。
80、盗贼看到孝子如此诚心诚意哀求,所以不忍心劫他,更不忍心杀他,甚至有的还告诉他如何行走,以免再遇到盗贼。
81、从这些孝子中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孝无分贵贱,上自天子下至贩夫走卒,只要有孝心,在任何情形之下,不计千辛万苦,都能曲承亲意,尽力去做到。
82、 古代有“二十四孝”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83、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84、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85、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86、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87、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88、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89、 0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90、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91、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92、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93、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94、 0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95、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96、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97、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98、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99、”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100、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101、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102、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103、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104、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105、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106、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107、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108、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109、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110、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111、”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112、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113、 0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
114、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115、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116、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117、 0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118、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119、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120、 0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121、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122、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123、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
124、言毕凌空而去。
125、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126、 0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127、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
128、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29、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130、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131、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132、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33、 11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
134、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135、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136、”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137、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38、 12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
139、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140、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141、”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142、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143、 13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144、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145、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146、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
147、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148、 14 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
149、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
150、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151、”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52、 15 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
153、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
154、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155、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
156、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157、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
158、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
159、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160、 16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
161、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162、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163、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164、”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65、 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
166、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167、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
168、”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169、 18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170、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171、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172、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73、 19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174、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175、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176、 20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
177、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
178、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179、 21 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
180、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181、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
182、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
183、后来他官至司空。
184、 22 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
185、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
186、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
187、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188、”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
189、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190、 23 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191、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
192、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193、 24 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
194、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195、古代有“二十四孝”0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196、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197、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198、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
199、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200、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201、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02、 0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203、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204、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205、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206、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207、 03 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208、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209、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210、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211、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212、”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213、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214、 0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215、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216、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
217、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218、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
219、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220、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
221、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222、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
223、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224、”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
225、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226、 06 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期人。
227、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
228、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229、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230、07 戏彩娱亲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231、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
232、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233、08 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234、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235、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236、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
237、言毕凌空而去。
238、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239、09 刻木事亲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240、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
241、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242、10 行佣供母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
243、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244、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
245、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246、11 怀橘遗亲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
247、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
248、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249、”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250、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251、 12 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
252、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253、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254、”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255、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256、13 扇枕温衾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
257、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
258、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259、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
260、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261、14 拾葚异器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
262、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
263、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264、”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265、 15 涌泉跃鲤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
266、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
267、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
268、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
269、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
270、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
271、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
272、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273、 16 闻雷泣墓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
274、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
275、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
276、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
277、”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278、 17 乳姑不怠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
279、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
280、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
281、”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282、 18 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
283、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
284、继母食后,果然病愈。
285、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286、 19 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
287、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288、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289、 20 扼虎救父杨香,晋朝人。
290、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
291、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292、 21 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
293、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
294、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
295、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
296、后来他官至司空。
297、 22 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
298、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
299、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
300、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301、”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
302、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303、 23 弃官寻母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
304、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
305、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306、 24 涤亲溺器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
307、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倾城一笑百眉生”是一句形容女性美貌的诗句,其中暗含了生肖解谜的趣味。要通过这句话推导出对应的生肖动物...浏览全文>>
-
“喂饭”与生肖的关联可以通过谐音或象征意义来解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喂饭”可以联想到“犬”这个生肖,...浏览全文>>
-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将军威权千里雄”这句诗描述了一种威严与权力的象征,结合生肖文化,最贴合的生肖是龙...浏览全文>>
-
这个谜语“月圆入圆家团圆,一六连结来相帮”描述了一个温馨和谐的画面,结合生肖的特点,答案是狗。诗意解读...浏览全文>>
-
“不知所措,心乱如麻。始信劲草胜娇花”这句描述中,“劲草”和“娇花”都具有象征意义。“劲草”坚韧不拔,...浏览全文>>
-
“假情假意”并不是直接与生肖相关联的成语,但它可以被用来形容某些生肖的性格特点或行为表现。以下从诗意的...浏览全文>>
-
按劳分配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之一,强调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来决定其所...浏览全文>>
-
“按劳分配”出自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意指根据个人付出的劳动量来决定所得报酬。结合生肖数字,“按劳分配”可...浏览全文>>
-
“海阔天空”是一个充满自由与广阔意境的成语,它象征着无拘无束、胸怀宽广的精神状态。结合生肖文化,这一成...浏览全文>>
-
“放虎归山”是一则成语,意思是将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坏人或敌人放回去,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危害。而将其作为...浏览全文>>
- 放虎归山打一动物生肖说的是什么动物,经典解答落实
- 望天而啼,天地清明。九微片片飞花开打一个生肖数字,第一解析落实
- 亡羊补牢打一生肖数字数字,已答解释落实
- 力壓羣雄,谁敢张狂?群雌粥粥尽仰望是什么生肖打一生肖动物精选解释解析落
- 试驾雷克萨斯LX,从预约到试驾的完美旅程
- 奥迪SQ5 Sportback预约试驾,线上+线下操作指南
- 试驾五菱凯捷有哪些途径
- MINI试驾,线上+线下操作指南
- 蒙迪欧试驾预约,4S店体验全攻略
- 大运悦虎试驾预约怎么预约
- AION S试驾,如何在4S店快速预约?
- 广汽传祺传祺向往M8试驾的流程是什么
- 长安欧尚520试驾预约操作指南
- 踏青归来马蹄香,一八追忆二难忘代表什么生肖,精准快答揭晓落实
- 半壁江山打一个正确的生肖,作答解释落实
- 屈指可数指什么生肖,科学答案落实
- 名冠古今世间稀打一个生肖,刚刚全面解释落实
- 未曾得向行人道打一个生肖打一种生肖,完美释义落实
- 阳春白雪打一个生肖,第一析释落实
- 灵蛇鼠洞一湖天是什么生肖打一动物精选最佳资料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