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学苦练的故事50字(勤学苦练的故事)
大家好,小范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勤学苦练的故事50字,勤学苦练的故事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头悬梁东汉时期,有个著名的政治家叫孙敬。
2、他年轻时十分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一个人不停地读书。
3、每天从早读到晚,常常是废寝忘食。
4、读书的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5、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6、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7、他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
8、当他打盹的时候,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9、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10、2、锥刺股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是有名的政治家。
11、苏秦年轻时,由于学问不深,曾到很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12、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13、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14、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15、他常常读书到深夜,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16、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17、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18、3、囊萤映雪车胤就很爱学习,但由于家庭贫困,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学习。
19、因此,他只能利用白天的时间背诵诗文。
20、夏天的一个晚上,车胤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突然见到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光芒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21、于是,他找来一个白绢口袋,然后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22、虽然不是很明亮,但勉强可以用来看书了。
23、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些来当作灯用。
24、由于他勤学苦练,终于有所作为。
25、同是晋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
26、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每天只能早早睡觉。
27、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28、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29、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30、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31、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32、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33、4、闻鸡起舞晋代的祖逖小时候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34、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开始发奋读书。
35、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
36、二人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37、一天半夜,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38、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39、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善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40、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41、5、铁杵成针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非常调皮,不喜欢读书,经常逃学跑到街上闲逛。
42、一天,趁老师不在,李白又悄悄溜出门,在街上东瞧瞧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
43、沐浴在暖和的阳光中,听着小鸟快乐的歌唱,闻着随风摇摆的花草的清香,李白陶醉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呆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走着走着,他来到山下小河边,在一个破茅屋门口,见一位满头白发的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
44、李白很纳闷,上前问道:“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根绣花针。
45、”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46、“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47、”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他转身跑回了学堂。
48、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49、 1。
50、悬梁刺股 “悬梁”的故事见于《太平御览》卷三六三引《汉书》。
51、 西汉时期,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52、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
53、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54、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55、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56、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57、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58、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59、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一头系在头发上。
60、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61、 “刺股”的故事见于《战国策·卷三秦一》。
62、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63、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
64、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65、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66、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67、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68、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69、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70、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或“刺股悬梁”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71、 2。
72、囊萤映雪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73、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74、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75、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76、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77、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78、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79、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80、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81、 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82、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83、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84、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85、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86、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87、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88、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89、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90、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3.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
91、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
92、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93、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
94、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
95、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96、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
97、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
98、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
99、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
100、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
101、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
102、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
103、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104、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105、昔仲尼,师项橐。
106、古圣贤,尚勤学。
107、 【译文】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
108、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 赵中令,读鲁论。
109、彼既仕,学且勤。
110、 【译文】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
111、 披蒲编,削竹简。
112、彼无书,且知勉。
113、 【译文】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
114、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
115、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116、 头悬梁,锥刺股。
117、彼不教,自勤苦。
118、 【译文】汉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
119、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
120、 如囊萤,如映雪。
121、家虽贫,学不辍。
122、 【译文】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
123、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
124、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
125、 如负薪,如挂角。
126、身虽劳,犹苦卓。
127、 【译文】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
128、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
129、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
130、 苏老泉,二十七。
131、始发愤,读书籍。
132、 【译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
133、 彼既老,犹悔迟。
134、尔小生,宜早思。
135、 【译文】象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
136、 若梁灏,八十二。
137、对大廷,魁多士。
138、 【译文】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
139、 彼既成,众称异。
140、尔小生,宜立志。
141、 【译文】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
142、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
143、 莹八岁,能咏诗。
144、泌七岁,能赋棋。
145、 【译文】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吟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
146、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
147、 彼颖悟,人称奇。
148、尔幼学,当效之。
149、 【译文】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现在我们正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
150、 蔡文姬,能辩琴。
151、谢道韫,能咏吟。
152、 【译文】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
153、象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辩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
154、 彼女子,且聪敏。
155、尔男子,当自警。
156、 【译文】象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作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
157、 唐刘晏,方七岁。
158、举神童,作正字。
159、 【译文】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就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
160、 彼虽幼,身已仕。
161、有为者,亦若是。
162、 【译文】刘晏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做官来,担当国家给他的重任,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
163、童第周慢慢长大了,他的几个哥哥深明大义,将小童第周送入了可供食宿的浙江省立第四师范学校读书。
164、 童第周的大哥希望童第周努力学习,将来有出息,回家乡帮助哥哥办学。
165、已经开阔眼界的小童第周此时心中已有另一番高远的志向,要进当时省内名望极高的宁波效实中学读书。
166、大哥为小弟有志向感到高兴,又为小弟感到担心。
167、小童第周坚决地告诉哥哥们:“我一定能考上效实中学!”小童第周一丝不苟地进行备考,一家人也全都动员起来,支持他。
168、善良的老母亲经常在半夜时分悄悄起床,隔着窗户静静地注视着儿子房间的烛光…… 小童第周终于考取效实中学,成为三年级的插班生,可是他的成绩全班倒数第一。
169、面对成绩单,小童第周流下了伤心的泪水…… 很快,童第周所在的寝室传出了“小童第周不顾学习,经常谈恋爱到深夜”的新闻,引起了关心他的同学和老师的担忧。
170、一天深夜,教数学的级任陈老师办完事情回到学校,发现在昏黄的路灯下有个瘦小的身影在晃动,陈老师想:“深更半夜的,谁还不回寝室就寝呢?”陈老师带着疑问走过去一看,原来是童第周正在借着路灯光演算习题。
171、“这么晚了你怎么还不回寝室休息呢?”“陈老师,我要抓紧时间把功课赶上去,我不要倒数第一名。
172、”陈老师望着童第周瘦小的身躯,关心地劝童第周回去休息,可是走出不远,童第周又站在路灯下捧着书本读了起来。
173、陈老师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深深地理解童第周的志气,为自己有这样的学生感到自豪。
174、 第二天,陈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郑重地辟谣:“我明确地告诉大家,童第周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凡事不要靠推测下结论,更不要用流言去中伤别人。
175、特别是对于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更不能这样!”陈老师严肃地说,“我亲眼目睹了童第周熄灯后还在昏暗的路灯下专心致志地演算习题。
176、他太辛苦,太勤奋了!他值得全体同学学习!”陈老师最后提高了嗓门,“不错,童第周曾经是全班成绩最差的,但一个人的成绩不能仅仅用一次考试分数来判定。
177、衡量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最终要看他如何走自己的奋斗之路!” 期末考试到了,童第周又成了全校关注的对象。
178、他终于靠自己刻苦的努力,使各科成绩都达到了70分,其中几何得了满分,引起了全校的轰动。
179、 在自己的努力和老师的关心下,到高三期末考试,他的总成绩名列全班第一。
180、校长陈夏常无限感慨地说:“我当了多年校长,从来没有看到过进步这么快的学生!” 后来童第周回忆自己童年的时候感慨地说:“在效实的两个‘第一’,对我一生有很大影响。
181、那件事使我知道自己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我经过努力也一定能做到。
182、世上没有天才,天才是用劳动换来的。
183、” 1924年7月,童第周在哥哥的支持下,考入复旦大学,从此,他开始了追求科学,献身事业的漫漫求索之路……头悬梁东汉时期,有个著名的政治家叫孙敬。
184、他年轻时十分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一个人不停地读书。
185、每天从早读到晚,常常是废寝忘食。
186、读书的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187、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188、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189、他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另一头系在头发上。
190、当他打盹的时候,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191、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192、2、锥刺股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是有名的政治家。
193、苏秦年轻时,由于学问不深,曾到很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194、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195、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196、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197、他常常读书到深夜,为了不让自己打瞌睡,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198、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199、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200、3、囊萤映雪车胤就很爱学习,但由于家庭贫困,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学习。
201、因此,他只能利用白天的时间背诵诗文。
202、夏天的一个晚上,车胤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突然见到许多萤火虫,一闪一闪的光芒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203、于是,他找来一个白绢口袋,然后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204、虽然不是很明亮,但勉强可以用来看书了。
205、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些来当作灯用。
206、由于他勤学苦练,终于有所作为。
207、同是晋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
208、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每天只能早早睡觉。
209、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210、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211、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212、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213、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214、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215、4、闻鸡起舞晋代的祖逖小时候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216、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开始发奋读书。
217、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起担任司州主簿。
218、二人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219、一天半夜,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220、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221、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善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222、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223、5、铁杵成针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非常调皮,不喜欢读书,经常逃学跑到街上闲逛。
224、一天,趁老师不在…。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首都师范大学是211吗】一、“首都师范大学是211吗”是许多考生和家长在选择大学时经常提出的问题。实际上,...浏览全文>>
-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自考和统招毕业证不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在选择继续教育方式时,很多学生都会关注“...浏览全文>>
-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自考本科国家承认学历吗】一、“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自考本科国家承认学历吗”是许多...浏览全文>>
-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怎么样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介绍】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是一所位于北京市的全日制本科...浏览全文>>
-
【第一次电影剧情】《第一次》是一部由美国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Richard Linklater)执导的电影,于2004年...浏览全文>>
-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学费一年多少钱】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独立学院,...浏览全文>>
-
【第一次点外卖的流程】对于第一次尝试点外卖的人来说,整个过程可能会有些陌生。不过,只要按照步骤来,就能...浏览全文>>
-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学费为什么要这么贵】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作为一所独立学院,近年来在学费方面引发了...浏览全文>>
-
【第一次登泰山的忌讳】泰山,作为五岳之首,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也是无数人心中的朝圣之地。对于第一...浏览全文>>
-
【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位于哪个城市】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是一所独立学院,隶属于首都师范大学。对于许多学...浏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