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生活 > 趣味生活 >

郭松龄为什么要叛变张作霖(郭松龄为什么要反)

2025-03-26 14:29:46 来源: 用户:谢敬馥 

大家好,小范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郭松龄为什么要叛变张作霖,郭松龄为什么要反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郭松龄倒戈”是奉系军阀由强到弱的重要转折点,虽然张作霖成功击败了郭松龄,但奉军也失去了一统天下的实力。

2、郭松龄作为张学良最为倚重和信任的将领,如果不反,未来铁定是奉军的第二号人物,在这种情况下,郭松龄还是选择铤而走险,原因可以概括为三个:第一,从思想深处来看,郭松龄与张作霖本质上并不是一路人。

3、郭松龄于1906年进入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正规军事培训,同时也从同盟会成员方声涛那里接触到民主革命思想。

4、1910年,郭松龄经方声涛、叶荃介绍,正式加入新军同盟会。

5、1912年郭松龄考入北京将校研究所,第二年秋,考入中国陆军大学,毕业后任北京讲武堂教官。

6、1917年,郭松龄投奔孙中山,先后被委任为粤赣湘边防督办参谋、广东省警卫军营长,后转任韶关讲武堂教官。

7、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失败后,郭松龄走投无路才返回奉天,在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担任战术教官。

8、从郭松龄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他的思想是比较“前卫”的,是追随孙中山的,而张作霖是非常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所以两人从思想深处是对立的。

9、第二,张作霖的所作所为加剧了两人的矛盾。

10、如果说奉军里面谁能得到郭松龄的正视,恐怕也就是张学良了,因为张学良也是一个思想比较“前卫”的人。

11、也正是因为如此,哪怕郭松龄很是看不惯张作霖及他的兄弟的所作所为,但他还是在奉军待了很多年,并且为了奉军立下了不少功劳。

12、但是随着郭松龄的地位越来越高,接触的事情越来越多,他就越来越不能容忍张作霖的所作所为。

13、比如说,他就很反感张作霖与日本走的亲近,在他认知中,作为中国人就要与国外势力势不两立,不能有太多纠缠,而张作霖恰好老是给日本人谈合作。

14、再比如说,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论功行赏,本来准备给他一个安徽督军的,结果就因为杨宇霆突然想做江苏督军,他就被挤掉了位置,作为功劳最大的他,反而到头来啥也没捞着。

15、最关键的是,杨宇霆还把事情办砸了,刚刚上任就被孙传芳给赶了回来,奉军南下计划被迫搁浅,最后还是需要郭松龄去给他擦屁股。

16、这算是击垮两人关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17、第三,郭松龄本人野心已经膨胀起来。

18、由于张学良的关系,郭松龄掌握着奉军最为精锐的力量,这让他的野心极度膨胀了起来。

19、郭松龄倒戈后,向全国发了一份通报,内容是“反对内战,主张和平;祸国媚日的张作霖下野,惩办主战罪魁杨宇霆;拥护张学良为首领,改革东三省”。

20、但是紧接着面对张学良的劝降,他开出的条件是“山东归岳维竣;直隶归冯玉祥;热河归李景林;郭回奉执政,统掌东北”。

21、所以,什么拥护张学良、承办杨宇霆等等可能都是障眼法,郭松龄真正想要的是统掌东北,因为他感觉只有他才能把东北治理好。

22、郭松龄是奉系军阀的将领,是张学良非常信任的嫡系。

23、可是,郭松龄最后还是叛变了张氏父子俩,1925年忽然举兵反叛,这就是郭松龄反奉战争。

24、这场战争一度把张作霖父子吓了个半死,不过最终还是失败了。

25、那么郭松龄为什么要反奉?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26、第一,郭松龄为人心胸狭窄,刚愎自用。

27、第二,郭松龄在政治上受到杨宇霆等人的排挤。

28、第三,郭松龄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功高而未获赏,心中极为不满。

29、第四,他是一名民主革命者要独自掌控东三省,以实现其改造东三省之目的。

30、第一个原因郭松龄这个人为人心胸狭窄,刚愎自用,这人的人有个最大的毛病,人际关系不太好。

31、而且在与人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不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很容易结怨同僚,又没有容人之量。

32、第二个原因郭松龄与杨宇霆等人矛盾很深。

33、在奉系军阀中,分为了“老派”和“新派”。

34、老派是实权派,他们都是跟着张作霖一起出道的结拜兄弟,他们在军中担任要职,也最受张作霖信任。

35、而在新派分为“士官”派和“陆大”派,“士官”派大多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以杨宇霆为首脑。

36、“陆大”派大多毕业于中国陆军大学和保定军官学校,以郭松龄为首。

37、在这些人当中,郭松龄由于一直主张开发东北、不事内争,与张作霖的主张格格不入。

38、而杨宇霆主张奉系势力向中原地区发展,他也是张作霖的得力助手。

39、杨宇霆这个人专横跋扈,恃才傲物,好搞小圈圈,甚至都不把张学良放在眼里,可想而知,郭松龄在他面前,更看不上了。

40、杨与郭历来不合,双方更是水火不容。

41、第三个原因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军阀内部爆发了地盘之争。

42、张作霖论功行赏,将山东督军给了张宗昌,江苏督军给了杨宇霆,安徽督军给了姜登选,而贡献最大的郭松龄却什么位子也没得到,这未免让郭松龄非常不满,不受重视自然就会多想了。

43、第四个原因郭松龄是军校毕业的,还当过军校的教官,属于学院派人。

44、他也接受过民主革命的思想,加入过同盟会。

45、所以他是一个民主革命者,主张“精兵强卒、保卫桑梓、开发东北、不事内争、抵御外侮”。

46、但人家张作霖不干,人家一心要做整个中国的领导者,而是东北王。

47、两人的政治理念和主张完全不同,如果郭松龄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那么只能这么做。

48、郭松龄反奉的主要原因是其不满于张作霖的区别对待。

49、张作霖没有采纳郭松龄退居关内保民安宁的建议,而且受到了杨宇霆的排挤,事事相加,郭松龄心中悲愤至极,所以决定联合冯玉祥发动反奉战争。

50、郭松龄自己是个有军事能力的人,加上他对张作霖为了在关外做大 出卖国家利益给日本这些事很不满,他一直希望通过更换东三省当家人来改变这种局面,武装夺权才能让他实现心中想的,于是他一直在隐忍积攒实力和等待机会。

51、最后遇到刚刚背弃直系的冯玉祥 ,两人一拍即合,经过秘密商谈,郭松龄与冯玉祥和奉军李景林部达成一致,共同出兵反回奉天,赶张作霖下台,没想到最后却被冯玉祥出卖。

52、主要因为与奉军首领张作霖政见不合。

53、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张作霖进军全国,而郭松龄要求退换自守,保境安民,但是没有被接受,导致郭松龄反奉。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