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范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洞庭湖水位实时水情,洞庭湖水位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1.三峡水库启用前的论证都认为是洞庭湖枯水期水量增加和水位升高三峡水库建设前和建设期间,对三峡水库运行后考虑到的所有能够发生的问题都进行了深入论证,其中就有涉及洞庭湖枯水期水位变化及其产生的生态问题的论证。
2、1)蔡述明等[4]认为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流量将发生变化,特别是在枯水期水量将比过去增加,洞庭湖的水位也就相应会增高,表4-12是枯水期三峡水库下泄流量增加与洞庭湖水位提高的关系,可见其增高相当可观。
3、由此将影响湖区地面水向江河的排泄及地下水位的上升,如此将使土壤潜育化程度加剧,受潜育化威胁的土壤将由水库运行前的20.94万km2增加到42.6万km2。
4、2)濮培民等[5]通过研究得出每年1~4月三峡水库下泄量增加,当蓄水到175m 时,城陵矶外江水位1月增高0.75m,2月增高1.10m,3月增高0.87m,地下水位也相应增高;并且预计在水库运行20年内,枯水期洞庭湖湖口处长江水位抬高2m 左右,相当于湖口筑起了一条高2m 左右的堤坝,这样势必导致洞庭湖枯水期水位抬升,湖面扩大,从而引起诸如土壤潜育化、沼泽化等生态问题趋于严重。
5、表4-12 枯水期下泄流量增加使洞庭湖水位增高3)向万胜[6]认为三峡水库运行后,洪湖新滩口长江水位在1~4月份比运行前分别增高0.87m,1.59m,0.82m,0.62m,指出枯水期长江水位的抬高势必影响农田排水和导致地下水位的升高,从而加重了土壤的潜育化。
6、4)谭培伦撰文[7]指出,三峡水库运行后,长江流量10月明显减少,由多年平均天然流量18500m3/s减至10800m3/s,11月、12月与天然流量基本一致,1~3月水库消落,流量加大1000~3000m3/s,4月、5月不固定,一般比天然情况加大。
7、因此在枯水期,长江流量的增大就势必导致洞庭湖水位和地下水位的抬高。
8、5)聂芳容等[8]《对三峡工程与洞庭湖关系研究》的“成果综述”中指出:三峡水库运行后,12月至次年1~3月,水库增泄,低位洲滩和沼泽地提前淹没,影响候鸟食源;同时阻碍了垸田,特别是低位田的自然排水,使地表水聚集,地下水位抬升,加重潜育化和沼泽化。
9、6)朱翔[9]在《三峡工程与洞庭湖关系研究》中认为三峡水库运行后,10月洞庭湖湖水将减少30%~44%,这将有利于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并扩大了农用滩地面积。
10、枯水季节1~4月水库增泄,洞庭湖水位较运行前有所抬高,使潜沼化趋重对土地带来不利影响。
11、7)钟吕云[10]根据三峡水库运行后,每年1~4月加大下流量发电,下泄水量比天然情况增加1000~4000m3/s,从而使东洞庭湖和南洞庭湖增加水量6亿~7亿m3,导致湘阴、汉寿、南县等地地下水位上升,扩大潜沼化土壤面积。
12、8)湖南省地质调查院和湖北省地质调查院2002年分别完成的中国地调局下达的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长江中游主要水患区环境地质调查评价》[11],[12]都认为三峡水库运行后,枯水期洞庭湖水量会增加,水位会抬升,使土壤潜育化等生态问题趋于严重。
13、9)詹晓安等[13]根据三峡水库的调度方案,采用数学模型计算,得出三峡水库运行后,对城陵矶水位的影响(表4-13),总的说来枯水期水位是增高的,但其幅度不大。
14、虽然如此,仍指出三峡水库运行后,抬高了洞庭湖枯水季节的水位,对洞庭湖区的农业生态环境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建议及早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15、表4-13 三峡水库启用后对城陵矶水位的影响10)皮建高[14]根据三峡水库工程生态与环境科研项目领导小组的论证资料,指出三峡水库运行后1~4月荆江地区长江水位将抬高1.0~1.5m,洞庭湖水位也相应抬高0.153~1.172m,因而造成地下水位抬高,如东洞庭湖区将抬升30~50cm,从而使土壤潜育化加重。
16、以上引述仅是论证的一部分,从查阅到的资料,还未见一份与上述论证相反的认识。
17、2.三峡水库运行后2003~2006年的观测资料表明论证结论与实际不符从2003年6月三峡水库启用至今所有的观测资料表明,枯水期洞庭湖的水位和地下水位都降低了。
18、(1)洞庭湖水位湖南省水利厅2006年提供的城陵矶月平均水位特征值表[15]中有关枯水期城陵矶水位情况如表4-14所列。
19、表明三峡水库运行后,枯水期城陵矶水位并没有增高,而是比运行前降低了0.50m。
20、表4-14 三峡水库运行前、后枯水期城陵矶水位变化(2)洞庭湖地下水位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在岳阳市洞庭湖岸湖积层中设立了地下水位观测井,每个月观测六次逢5,10,15,20,25,30(或29)日进行,选取了东洞庭湖的5个观测井的三峡水库运行前后的2002年到2006年枯水期的观测资料平均值列于表4-15。
21、表明运行后都降低了,最小降低0.56m,最大降低1.99m,平均降低1.21m,可见降低幅度之大。
22、(3)洪湖地下水位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湖北洪湖设立了“长江三峡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小港生态环境实验站”,也对地下水位进行观测,观测结果在国家环保总局的《长江三峡工程生态环境监测公报》上发表,2005年6月3日发表了2001年到2004年五个小港的观测井地下水位资料(表4-16)。
23、根据表列资料,除一个井(E井)外,其余4个井的地下水位在三峡水库运行后比运行前都降低了,特别是潜水位降低幅度较大。
24、(4)鸟类变化国家林业部等组织的由东洞庭湖湿地管理局牵头对洞庭湖区过冬水鸟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4-15 三峡水库运行前、后(2002~2006)洞庭湖滨观测井枯水期平均水位表4-16 洪湖小港2001~2004年各测井地下水位均值2002年末与2003年初枯水期有水鸟30余万只[16];2003年末与2004年初枯水期有水鸟13.41万只[16];2004年末与2005年初枯水期有水鸟11.01万只[17];2005年末与2006年初枯水期只对东洞庭湖进行了调查,由此推算洞庭湖区枯水期水鸟在10万只左右。
25、以上资料充分说明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湿地越冬水鸟大量减少,其原因由东洞庭湖湿地管理局副局长蒋勇高级工程师写的调查总结报告中进行了分析,认为“与以往相比(三峡水库运行前),洞庭湖水位受三峡水库蓄水135m以及干旱影响,湖区原来稳定的水的涨落规律完全被打破,能够集水的湖中坝堰蓄水能力明显减弱。
26、通过资料整理比较,发现洞庭湖水鸟承载能力正在急剧下降,幅度达到50%”;对鸟类减少的原因进一步指出“一是水位变化太大,2004年冬季水位降低较快,大量洲滩干枯,随后连续雨、雪,水位上涨洲滩淹没,鸟类栖息规律被打破;二是大量种植杨树改变了湿地类型,使鸟类栖息地丧失”[17]。
27、上述四个方面的观测和调查所获资料翔实、可靠,一致说明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以及江汉(洪湖)地区水位和地下水位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足以证明原有论证结果是不正确的。
28、3.枯水季节水位降低原因分析三峡水库这一举世震惊的伟举,建设前的各项论证工作是很严谨的,是有科学依据的,至于论证结果与客观实际有出入则是在所难免;但是对枯水期洞庭湖水位变化的论证结果与客观实际完全相反则料所未及。
29、因此应认真研究其原因,在笔者看来,其主要原因是论证时只强调了水库运行后由于发电和航运需要,大坝下泄流量比运行前自然流量增大,因而理所当然地认为会提高长江水位,也就会提高洞庭湖水位。
30、但是增大的下泄流量究竟对长江、洞庭湖能起多大作用却被忽视了。
31、现在看来,增大的下泄流量不能起抬升长江,特别是洞庭湖的水位的作用,原因有三点。
32、1)10月三峡水库蓄水,坝下长江水量降低40%左右,这将导致两个现象的发生:一是长江水位急速下降,如按湖南省水利厅提供的资料,2003年、2004年、2005年城陵矶水位10月至11月间分别降低了1.71m,2.74m,2.26m,而这之前的2002年同期才降低0.25m,这就表明长江水量大量“亏损”;二是城陵矶水位迅速下降,洞庭湖水也就急速流入长江,东洞庭湖湿地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反映只要三峡水库蓄水,洞庭湖水位就迅速降低,如此洞庭湖水量也“亏损”了很多。
33、以后水库增大的下泄流量是在长江和洞庭湖水量严重“亏损”的基础上起作用的。
34、观测资料证明,增大的下泄流量在相当一段枯水期只能弥补长江水量的“亏损”。
35、2)三峡水库运行后,枯水期城陵矶水位比运行前还低,这就说明枯水期增泄流量弥补长江“亏损”水量尚且不够。
36、3)在枯水期长江水位低于“三口”口门水位,三口分流已经断流,即使在水库下泄流量增大时的11月、12月和1月也如此。
37、笔者在此期间考察了华容河(照片4-4)、藕池河(照片4-5)、虎渡河(照片4-6)和松滋河(照片4-7),都是断流,这就充分说明增大的坝下流量根本进入不了洞庭湖,洞庭湖水位当然就不会提高。
38、除了上述三点外,与这些年的干旱以及长江以外的注入洞庭湖的河流,中上游大修水库截水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39、4.三峡水库运行枯水期洞庭湖水位降低对生态的影响不能忽视1)三峡水库运行对洞庭湖枯水期水位的影响,由论证的抬升到实际的下降,这是对洞庭湖环境认识的巨大反差。
40、水位抬升是洞庭湖研究者原有的共识,而水位下降现在则认识不足,故即使三峡水库运行后发表的调查研究报告或不提及[18],或未予认可。
41、2)长期以来对洞庭湖的问题总是以水、沙为灾,治理也是以此出发,而缺水基本不考虑,自然也无治理之说。
42、3)三峡水库的运行是解决洞庭水、沙灾害的重大举措,其巨大作用人所共知;但它同时使枯水期缺水。
43、洞庭湖枯水期缺水是一个新问题,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态问题应是三峡水库运行所产生生态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就涉及农业地质环境评价问题。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