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生活 > 趣味生活 >

直肠癌(直肠)

2022-10-05 21:16:18 来源: 用户:宣梵震 

大家好,小讯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直肠癌,直肠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直肠全长12~15cm。

2、直肠:肠管的最末的一段,上与乙状结肠相连,下与肛门相连。

3、直肠位于盆腔内,是大肠的末段。

4、沿骶骨和尾骨前面下行,穿盆膈,终止肛门。

5、直肠在盆膈以上称盆部,以下部分叫肛门部和肛管。

6、盆部的下端有时呈梭形膨大,称直肠壶腹。

7、直肠在前后的方向上有两个弯曲。

8、上方的弯曲称直肠骶曲,凸向后侧,下方的弯曲凸向前侧,称直肠会阴曲。

9、当进行乙状结肠镜检查时,须顺应此二弯曲缓缓插入,以免损伤肠壁。

10、男性直肠的前方是膀胱、精囊腺和前列腺;女性直肠的前方是子宫和阴道,故可经直肠触查这些器官。

11、扩展资料:折叠直肠的构造:直肠壶腹内面的粘膜,形成2~3条半月状的直肠横襞,其中位于前右侧壁的一条,大而恒定,距肛门约7cm,相当于腹膜返折的水平。

12、在通过乙状肠镜检查确定直肠肿瘤与腹膜腔的位置关系时,常以此横襞作为标志。

13、这些横襞有支持粪便的作用。

14、直肠肛管上段的粘膜形成6~10条纵行的粘膜皱襞,叫肛柱。

15、各柱的下端有半月形的小皱襞相连,称为肛瓣。

16、在肛瓣与相邻二柱下端之间有小凹陷,称为肛窦。

17、各肛瓣与肛柱下端,共同连成锯齿状的环形线,称为齿状线,为皮肤和粘膜相互移行的分界线。

18、齿状线以下光滑而略有光泽的环形区域,称为肛梳或痔环。

19、痔环和肛柱的深面有丰富的静脉丛,此丛如淤血扩张则易形成痔,在齿状线以上者称为内痔,以下者称为外痔。

20、直肠周围有内、外括约肌围绕。

21、肛门内括约肌由直肠壁环行平滑肌增厚而成,收缩时能协助排便。

22、肛门外括约肌是位于肛门内括约肌周围的环行肌束,为骨骼肌,可随意括约肛门。

2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直肠从生理学结构来讲,全长12~15cm,直肠位于盆腔内,是大肠的末段。

24、直肠在盆膈以上称盆部,以下部分叫肛门部和肛管。

25、盆部的下端有时呈梭形膨大,称直肠壶腹。

26、直肠在前后的方向上有两个弯曲。

27、上方的弯曲称直肠骶曲,凸向后侧,下方的弯曲凸向前侧,称直肠会阴曲。

28、直肠近肛门的一段扩大成为直肠壶腹,里面有垂直皱襞6~10条名肛柱,肛柱上面有静脉丛。

29、直肠终于肛门。

30、肛门有肛门外括约肌及肛门内括约肌。

31、扩展资料与直肠相关的疾病及其临床治疗:肛门直肠瘘: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即肛门附近与直肠下部发生的瘘管。

32、瘘管一端通入肛门或直肠,另一端通于肛门皮外或其他部位。

33、皮肤部的瘘口称外口,直肠部的瘘口称内口。

34、本病较多见,虽得病与年龄无关,但多以30~40岁的中年人为多。

35、发病原因:产生肛瘘的原因,常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自己穿破,或经手术切开,脓液排出后,脓腔虽缩小,但不闭合,成一瘘管。

3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直肠直肠的上端在第三骶椎平面,上接乙状结肠,在齿线处与肛管相连。

37、长约12一15cm直肠上端的大小似结肠,其下端扩大成直肠壶腹,是粪便排出前的暂存部位,最下端变细接肛管。

38、直肠在盆腔内的位置与骶椎腹面关系密切,与骶椎有相同的曲度。

39、直肠在额状面有向左、右方向凸出的弯曲,当行乙状结肠镜检查时,必须注意这些弯曲,以免损伤肠壁。

40、直肠上l/3前面和两侧面有腹膜覆盖;中1/3前面有腹膜,并向前反折形成直肠膀胱陷凹或直肠子宫陷凹;下1/3全部位于腹膜外,故直肠为腹腔内外各半的肠道。

41、直肠无真正系膜,但其上后方,腹膜常包绕直肠上血管和蜂窝组织,因此,有人称为直肠系膜。

42、在两侧有侧韧带将直肠固定于骨盆侧壁。

43、直肠壶腹部粘膜有上、中、下3个皱襞,内含环肌纤维,称直肠瓣。

44、中瓣常与腹膜反折平面相对。

45、但直肠瓣数目可有变异,最多可达5个。

46、直肠膨胀时直肠瓣消失,直肠瓣有阻止粪便排出的作用。

47、长约12一15cm直肠的上端在第三骶椎平面,上接乙状结肠,在齿线处与肛管相连。

48、长约12一15cm。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