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全文书法作品(陋室铭全文)
大家好,小讯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陋室铭全文书法作品,陋室铭全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白话译文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
9、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
10、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
11、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
12、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13、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
14、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
15、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扩展资料:《陋室铭》作于和州任上(824—826年)。
16、《历阳典录》:“陋室,在州治内,唐和州刺史刘禹锡建,有铭,柳公权书碑。
17、”作者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
18、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19、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20、可和州知县见作者被贬,故意刁难之。
21、和州知县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作者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22、”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作者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23、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作者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24、”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25、半年时间,知县强迫作者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26、作者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27、《陋室铭》不足百字,篇幅极短,格局甚大。
28、陋室以矮山、浅水相衬,与诸葛庐、子云亭并提,居住其中,有古之贤人、今之鸿儒相伴,真是陋室不“陋”。
29、全文想象广阔,蕴含深厚,有咫尺藏万里之势。
30、文章巧妙地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
31、首先,成功地运用了比兴手法。
3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高、水深引出陋室,以仙人、神龙比喻室主的德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又以古代著名的陋室映衬今日之陋室,以古代贤人比喻作者自己。
33、其次,有叙述、描写,有抒情、议论,有染有点。
34、“苔痕上阶绿。
35、草色入帘青。
3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7、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38、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是叙述描写,是染。
39、最后一句“何陋之有”,是用典,也是抒情、议论,是点,画龙点睛。
40、点染结合,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
41、在语言表达上,多用四字句、五字句,有对偶句,有排比句,只有最后一句是散文句式,句式整齐而又富于变化,文字精练而又清丽,音调和谐,音节铿锵。
42、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陋室铭》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4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4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5、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46、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7、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48、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9、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释义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
50、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
51、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
52、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
53、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54、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
55、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
56、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3、作者《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
57、扩展资料赏析《陋室铭》是一篇托物言志的铭文。
58、文章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59、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60、它单纯、简练、清新像一首精粹的诗,充满了哲理和情韵。
61、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62、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63、2、作者简介刘禹锡(772一842年),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64、中唐文学家。
65、唐德宗贞元九年(793年)进士。
66、因参加王叔文集团的进步政治改革遭到失败,被贬为朗州(今湖南省常德市)司马等官职,在外地二十多年。
67、后入朝做主客郎中,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
68、世称刘宾客。
69、他长于诗文,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
70、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71、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7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73、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74、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7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76、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77、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78、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79、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
80、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
81、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82、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83、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84、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85、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86、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87、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原文: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88、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
89、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90、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
91、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
92、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⑨之劳形。
93、南阳⑩诸葛庐,西蜀子云〔11〕亭。
94、孔子云:“何陋之有?”〔12〕 注释: ①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
95、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96、 ②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
97、德馨,意指品行高洁。
98、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99、 ③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100、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101、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102、 ⑤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103、 ⑥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104、 ⑦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
105、此处泛指乐器。
106、乱耳,使听力紊乱。
107、 ⑨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108、 ⑩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109、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10、 〔11〕子云:汉代的扬雄(前53—18)的字。
111、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
112、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113、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14、 〔12〕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115、全句意为“有何陋”。
116、《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
117、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118、” 〔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119、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
120、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灵异了。
121、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122、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123、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124、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125、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126、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127、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洛阳人。
128、毕生从政,曾官至监察御史,后贬官为多处刺史,虽其时其宦途不顺,然这段时间的经历,却为他后来的文字,打下了广博的基础。
129、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刘禹锡返回洛阳,宦途始告平稳。
130、晚年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加检校礼部尚书。
131、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
132、 刘禹锡自幼好学,攻读经典之外,于九流百氏,乃至书法、天文、医学,亦广泛涉猎。
133、其文学创作,以诗歌最著,白居易说他“文之神妙,莫先于诗”(《刘白唱和集解》)。
134、在古文运动中,他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李翱、韩愈主盟文坛,引之以为伦辈。
135、刘说自己“长在论”,他的论文条分理析,论证周密,文采沛然。
136、散文则思路清晰,简洁晓畅。
137、(此节引自于刘禹锡小传)。
138、 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唐朝形成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局面。
139、他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颇为不满,曾参与了王叔父领导的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仕途坎坷,多次受贬。
140、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态度。
141、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对当时世风的辛辣嘲讽与心态的自明。
142、 出处: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零八(中华书局1983年版)。
143、 文体: 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
144、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145、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146、 根据古文体的分类, "铭"是应用文。
147、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进行歌颂,内接内容,即对陋室内的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
148、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
149、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150、这一点与《爱莲说》颇为相似。
151、 主题: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和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152、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消极循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153、 立意: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
154、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155、 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156、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157、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158、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
159、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
160、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
161、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162、 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
163、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164、 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
165、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166、 文章巧于用典。
167、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 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168、 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169、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170、原文: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171、斯是陋室①,惟吾德馨②。
17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173、谈笑有鸿儒③,往来无白丁④。
174、可以调素琴⑤,阅金经⑥。
175、无丝竹之乱耳⑦,无案牍⑨之劳形。
176、南阳⑩诸葛庐,西蜀子云〔11〕亭。
177、孔子云:“何陋之有?”〔12〕 注释: ①斯、是:均为指示代词斯,这。
178、陋室:陈设简单而狭小的房屋。
179、 ②惟:同介词“以”,起强调作用。
180、德馨,意指品行高洁。
181、馨,能散布到远方的香气。
182、 ③鸿儒:这里泛指博学之士。
183、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④白丁:未得功名的平民。
184、这里借指没有什么学问之人。
185、 ⑤素琴:不加雕绘装饰的琴。
186、 ⑥金经:即《金刚经》(《金刚般若经》或《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略称),唐代《金刚经》流传甚广。
187、 ⑦丝竹:弦乐、管乐,这里指的是奏乐的声音。
188、此处泛指乐器。
189、乱耳,使听力紊乱。
190、 ⑨案牍:官府人员日常处理的文件。
191、 ⑩南阳:地名,今湖北省襄阳县西。
192、诸葛亮在出山之前,曾在南阳庐中隐居躬耕。
193、 〔11〕子云:汉代的扬雄(前53—18)的字。
194、他是西蜀(今四川省成都市)人,其住所称“扬子宅”,据传他在扬子宅中写成《太玄经》,故又称“草玄堂”。
195、文中子云亭即指其住所。
196、川中尚有纪念他的子云山、子云城。
197、 〔12〕何陋之有:之,表宾语提前。
198、全句意为“有何陋”。
199、《论语•子罕》:“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意思是:孔子想搬到九夷之地去住。
200、有人说:“那地方非常简陋,怎么好住?”孔子说:“有君子去住,就不简陋了。
201、” 〔13〕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202、 译文: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居住就著名了。
203、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居住就灵异了。
204、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05、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
206、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
207、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
208、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209、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
210、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词人,洛阳人。
211、毕生从政,曾官至监察御史,后贬官为多处刺史,虽其时其宦途不顺,然这段时间的经历,却为他后来的文字,打下了广博的基础。
212、唐文宗大和元年(827)刘禹锡返回洛阳,宦途始告平稳。
213、晚年任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洛阳),加检校礼部尚书。
214、有《刘梦得文集》四十卷。
215、 刘禹锡自幼好学,攻读经典之外,于九流百氏,乃至书法、天文、医学,亦广泛涉猎。
216、其文学创作,以诗歌最著,白居易说他“文之神妙,莫先于诗”(《刘白唱和集解》)。
217、在古文运动中,他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李翱、韩愈主盟文坛,引之以为伦辈。
218、刘说自己“长在论”,他的论文条分理析,论证周密,文采沛然。
219、散文则思路清晰,简洁晓畅。
220、(此节引自于刘禹锡小传)。
221、 刘禹锡生活在唐代中后期,由于安史之乱,唐朝形成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局面。
222、他对于这样的社会现实颇为不满,曾参与了王叔父领导的改革运动,但遭遇失败,以致仕途坎坷,多次受贬。
223、但是,他没有屈服于权贵,而是以文明志,表现了他刚直不阿的品格和对达官显贵的蔑视态度。
224、本文可以说是作者对当时世风的辛辣嘲讽与心态的自明。
225、 出处: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零八(中华书局1983年版)。
226、 文体: 铭本是古代刻于金属器具和碑文上用以叙述生平事迹的一些赞颂或警戒性的文字,多用于歌功颂德与昭申鉴戒。
227、后来逐渐发展演变为一种独立的文体。
228、由于这种文体独特的历史渊源,使这种文体具有篇制短小、文字简约、寓意深刻等特点。
229、 根据古文体的分类, "铭"是应用文。
230、明白了铭的意思,也就明白题意,即对陋室进行歌颂,内接内容,即对陋室内的人的高尚品德进行歌颂。
231、实际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颂道德品质之实,这才是作者真正的意思。
232、托物言志,以此阐明作者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
233、这一点与《爱莲说》颇为相似。
234、 主题: 从主题看,《陋室铭》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陋室铭》一文表现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和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235、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流露出作者消极循世、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236、 立意: 从立意看,《陋室铭》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
237、并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只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写陋室"不陋"的一面,而"不陋"是因为"德馨",从而自然地达到了抒怀的目的。
238、 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 从表达方式看,《陋室铭》聚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
239、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高洁隐逸的情怀。
240、 《陋室铭》的写作技法运用繁杂,在区区八十一字内运用了对比,白描,隐寓,用典等手法,而且压韵,韵律感极强,读来金石掷地又自然流畅,一曲既终,犹余音绕梁,让人回味无穷。
241、 从句式看,《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给人一种视觉上的齐整之美。
242、但《陋室铭》中"何陋之有"又是散句。
243、所以句式上《陋室铭》是骈散结合,使文章节奏明快、语言错落有致,读来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在听觉上给人音乐的美感。
244、同时,文章又重在五言,间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参差,文章一韵到底。
245、 从线索看,《陋室铭》以"惟吾德馨"的立意贯穿全文的始终:开头引出"惟吾德馨",而后又以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表述"惟吾德馨",最后又以"诸葛庐","子云亭"的"何陋之有"映衬"惟吾德馨"。
246、这都是作者的主观感受。
247、 文章借助陋室说理,以抒情的笔调表明作者高洁的品格,事中见理,景中显情,诚可谓“情因景而显,景因情而生”。
248、这样就把作者的闲情逸事,居室美景写得含蓄生动而意韵悠远。
249、 文章巧于用典。
250、如借“诸葛庐”、“子云亭”以自况,且引孔子之语——“何陋之有?” 说明陋室“不陋”,从而增强了文章说理的可信性和说服力。
251、 总之,作者在文中不是以“君子”自我标榜,而是以君子的敬德修业律已,表现为一种对人生失意与仕途坎坷的超然豁达和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252、惟其如此,我们与其视其为一篇阐述陋室“不陋”的散文,倒不如说这是一首赞颂陋室以显主人淡泊高雅之生活情趣的抒情诗。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倾城一笑百眉生”是一句形容女性美貌的诗句,其中暗含了生肖解谜的趣味。要通过这句话推导出对应的生肖动物...浏览全文>>
-
“喂饭”与生肖的关联可以通过谐音或象征意义来解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喂饭”可以联想到“犬”这个生肖,...浏览全文>>
-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将军威权千里雄”这句诗描述了一种威严与权力的象征,结合生肖文化,最贴合的生肖是龙...浏览全文>>
-
这个谜语“月圆入圆家团圆,一六连结来相帮”描述了一个温馨和谐的画面,结合生肖的特点,答案是狗。诗意解读...浏览全文>>
-
“不知所措,心乱如麻。始信劲草胜娇花”这句描述中,“劲草”和“娇花”都具有象征意义。“劲草”坚韧不拔,...浏览全文>>
-
“假情假意”并不是直接与生肖相关联的成语,但它可以被用来形容某些生肖的性格特点或行为表现。以下从诗意的...浏览全文>>
-
按劳分配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之一,强调根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来决定其所...浏览全文>>
-
“按劳分配”出自社会主义分配原则,意指根据个人付出的劳动量来决定所得报酬。结合生肖数字,“按劳分配”可...浏览全文>>
-
“海阔天空”是一个充满自由与广阔意境的成语,它象征着无拘无束、胸怀宽广的精神状态。结合生肖文化,这一成...浏览全文>>
-
“放虎归山”是一则成语,意思是将老虎放回山林,比喻把坏人或敌人放回去,可能会造成更大的危害。而将其作为...浏览全文>>
- 放虎归山打一动物生肖说的是什么动物,经典解答落实
- 望天而啼,天地清明。九微片片飞花开打一个生肖数字,第一解析落实
- 亡羊补牢打一生肖数字数字,已答解释落实
- 力壓羣雄,谁敢张狂?群雌粥粥尽仰望是什么生肖打一生肖动物精选解释解析落
- 试驾雷克萨斯LX,从预约到试驾的完美旅程
- 奥迪SQ5 Sportback预约试驾,线上+线下操作指南
- 试驾五菱凯捷有哪些途径
- MINI试驾,线上+线下操作指南
- 蒙迪欧试驾预约,4S店体验全攻略
- 大运悦虎试驾预约怎么预约
- AION S试驾,如何在4S店快速预约?
- 广汽传祺传祺向往M8试驾的流程是什么
- 长安欧尚520试驾预约操作指南
- 踏青归来马蹄香,一八追忆二难忘代表什么生肖,精准快答揭晓落实
- 半壁江山打一个正确的生肖,作答解释落实
- 屈指可数指什么生肖,科学答案落实
- 名冠古今世间稀打一个生肖,刚刚全面解释落实
- 未曾得向行人道打一个生肖打一种生肖,完美释义落实
- 阳春白雪打一个生肖,第一析释落实
- 灵蛇鼠洞一湖天是什么生肖打一动物精选最佳资料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