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生活 > 趣味生活 >

淇河三珍(淇河)

2022-09-22 13:32:20 来源: 用户:温松红 

大家好,小讯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淇河三珍,淇河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关于淇河的诗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2、”“淇水悠悠,桧楫松舟。

3、”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这些诗句,生动地描写了淇河两岸美丽的风光。

4、“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

5、日隐桑拓外,河明闾井间。

6、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7、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8、”这是唐代大诗人王维的《淇上田园即事》一诗。

9、诗句表明那时的淇河山清水秀,松竹连绵。

10、飞檐翘角的民居和茅草盖顶的村落,或依山,隐现于古树青林之间;或傍水,倒映于淇河清泉水面,与山坡田禾、缭绕云雾相映成趣,如诗如画。

11、这给盛行隐逸之风的盛唐的山水田园派诗人提供了绝佳的隐逸旅游胜地。

12、 其中的《氓》是我国第一首叙事诗,诗中写到:“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13、这里的“淇”,说的就是淇河。

14、 诗仙李白在《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中写道:“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

15、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

16、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

17、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

18、” 诗圣杜甫也在《洗兵马》中写道:“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19、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20、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21、”此诗写在安史之乱即将平定前夕。

22、诗人看到京都长安收复,平叛形势大好,那种为天下百姓将要结束流离失所的战乱生活而无限欣喜之情充满字里行间。

23、中国如此之大,诗人惟独提到“淇上健儿”,也可从一个侧面看出淇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24、 最近,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赵维平在2003年第5-6期(合刊)《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上撰文《〈全唐诗〉和唐代淇河文化》中说,“《全唐诗》共收录李白、杜甫等28位诗人咏及淇河卫地的诗歌45首”。

25、之后,笔者在互联网上搜索核查,实为52首。

26、这是近期淇河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究中的惊人的发现。

27、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仅有305首诗的《诗经》中就有39首春秋时期卫国(淇河中下游一带)的民歌,且有6首直接咏及淇河,我国文学史上除了长江、黄河,没有哪一条能像淇河这样的河流在那样的时代就如此被人垂青并颂咏。

28、更令人惊奇的是,卷帙浩大、共900卷、辑录唐朝2613位诗人的37919首诗歌的《全唐诗》中,竟又有28位诗人及其52首诗咏及淇河,淇河的历史地位和曾有过的影响便可略见一斑。

29、 这28位诗人及其所写颂咏淇河诗的数量分别是:李白(1)、杜甫(1)、王维(3)、高适(21)、王昌龄(1)、韦应物(1)、岑参(2)、贾岛(1)、宋之问(1)、陈子昂(1)、储光羲(1)、常建(2)、杨师道(1)、沈颂(1)、长孙无忌(1)、张说(1)、乔知之(1)、崔国辅(1)、沈佺期(1)、李嘉祐(1)、孟云卿(1)、韩翃(1)、皇甫冉(1)、权德舆(1)、姚合(1)、朱湾(1)、张南容(1)、皎然(1)。

30、 诗仙李白在《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中写道:“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

31、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

32、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

33、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

34、”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唐朝,淇河曾是何等风光:水清如碧,车船如织,楼宇峙立,歌钟绕梁,游人如潮,美女如云,两岸市面之繁华,风景之优美,尽呈眼前。

35、可见当时的淇河就已是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了,不然,怎么会能够“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呢?诗圣杜甫也在他的《洗兵马(收京后作)》一诗中写道:“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36、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

37、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38、”此诗写在安史之乱即将平定前夕,诗人看到京都长安收复,平叛形势大好,那种为天下百姓将要结束流离失所的战乱生活而“漫卷诗书喜欲狂”的无限欣喜充满字里行间,且渴望着“净洗甲兵长不用”,但愿天下永无战争,永远太平。

39、全国如此之大,诗人惟独提到“淇上健儿”,岂不也可从一个侧面看出淇河两岸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赵维平副教授在他的文章中认为这些颂咏淇河的诗的内容可分为六类: 一、描写淇河及其两岸的自然风光。

40、除了李白的“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外,像沈颂《卫中作》:“卫风愉艳宜春色,淇水清泠增暮愁。

41、总使榴花能一醉,终须萱草暂忘忧。

42、”李嘉祐《春日淇上》:“淇上春风涨,鸳鸯逐浪飞。

43、清明桑叶小,度雨杏花稀。

44、卫女红妆薄,王孙白马肥。

45、相将踏青去,不解惜罗衣。

46、”沈佺期《入卫作》:“淇上风日好,纷纷沿岸多。

47、绿芳幸未歇,泛滥此明波。

48、采蘩忆幽吹,理棹想荆歌。

49、郁然怀君子,浩旷将如何。

50、”这些诗都从各个角度写出了淇河自然风光之旖旎、靓丽,令人陶醉,也说明淇河流域在唐代就是著名的风景游览区、文化区。

51、 二、记录文人学士在淇河流域的隐居生活。

52、王维《淇上田园即事》:“屏居淇水上,东野旷无山。

53、日隐桑柘外,河明闾井间。

54、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55、静者亦何事,荆扉乘昼关。

56、”高适《淇上别刘少府子英》:“近来住淇上,萧条惟空林。

57、又非耕种时,闲散多自任。

58、伊君独知我,驱马欲招寻。

59、千里忽携手,十年同苦心。

60、求仁见交态,于道喜甘临。

61、逸思乃天纵,微才应陆沉。

62、飘然归故乡,不复问离襟。

63、南登黎阳渡,莽苍寒云阴。

64、桑叶原上起,河凌山下深。

65、途穷更远别,相对益悲吟。

66、”贾岛《访李甘原居》:“原西居处静,门对曲江开。

67、石缝衔枯草,查根上净苔。

68、翠微泉夜落,紫阁鸟时来。

69、仍忆寻淇岸,同行采蕨回。

70、”这些诗都生动地写出了几位作者曾隐居风景优美的淇河的恬静舒适的生活情景。

71、 三、记述文人学士在淇河卫地的过往足迹。

72、陈子昂《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南星中大火,将子涉清淇。

73、西林改微月,征旆空自持。

74、碧潭去已远,瑶华折遗谁。

75、若问辽阳戍,悠悠天际旗。

76、”岑参《敬酬杜华淇上见赠,兼呈熊曜》:“杜侯实才子,盛名不可及。

77、只曾效一官,今已年四十。

78、是君同时者,已有尚书郎。

79、怜君独未遇,淹泊在他乡。

80、我从京师来,到此喜相见。

81、共论穷途事,不觉泪满面。

82、忆昨癸未岁,吾兄自江东。

83、得君江湖诗,骨气凌谢公。

84、熊生尉淇上,开馆常待客。

85、喜我二人来,欢笑朝复夕。

86、县楼压春岸,戴胜鸣花枝。

87、吾徒在舟中,纵酒兼弹棋。

88、三月犹未还,寒愁满春草。

89、赖蒙瑶华赠,讽咏慰怀抱。

90、”李白《魏郡别苏明府因北游》:“魏都接燕赵,美女夸芙蓉。

91、淇水流碧玉,舟车日奔冲。

92、青楼夹两岸,万室喧歌钟。

93、天下称豪贵,游此每相逢。

94、洛阳苏季子,剑戟森词锋。

95、六印虽未佩,轩车若飞龙。

96、黄金数百镒,白璧有几双。

97、散尽空掉臂,高歌赋还邛。

98、落魄乃如此,何人不相从。

99、远别隔两河,云山杳千重。

100、何时更杯酒,再得论心胸。

101、”这些诗记述了一些文人学士们在淇河卫地或久别重逢,叙旧话新;或欣赏美景,赞颂淇河的动人情景。

102、诗人们以淇河为集结地,过从之频繁,友情之深重充溢字里行间。

103、 四、描写淇河卫地悲欢离合的爱情生活。

104、长孙无忌《新曲二首·其一》:“侬阿家住朝歌下,早传名。

105、结伴来游淇水上,旧长情。

106、玉佩金钿随步远,云罗雾索殳逐风轻。

107、转目机心悬自许,何须更待听琴声。

108、”常建《春词二首(乐府诗题作陌上桑)·其一》:“菀菀黄柳丝,濛濛杂花垂。

109、日高红妆卧,倚对春光迟。

110、宁知傍淇水,騕褭黄金羁。

111、”韦应物《拟古诗十二首·其十二》:“白日淇上没,空闺生远愁。

112、寸心不可限,淇水长悠悠。

113、芳树自妍芳,春禽自相求。

114、徘徊东西厢,孤妾谁与俦。

115、年华逐丝泪,一落俱不收。

116、”这些诗或写相恋情人在柳丝婀娜、杂花遍野的明媚春光下,倚傍淇河,相互爱慕,情思无限;或写青年男女衣着华丽,“玉佩金钿”,相约淇河,谈情说爱,结伴而游;或写淇河日落时,闺中少妇眺望“淇水长悠悠”而油然而生的绵绵思夫之情。

117、 五、描绘淇水卫地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

118、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三》:“野人头尽白,与我忽相访。

119、手持青竹竿,日暮淇水上。

120、虽老美容色,虽贫亦闲放。

121、钓鱼三十年,中心无所向。

122、”高适《淇上别业》:“依依西山下,别业桑林边。

123、庭鸭喜多雨,邻鸡知暮天。

124、野人种秋菜,古老开原田。

125、且向世情远,吾今聊自然。

126、”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九》:“朝从北岸来,泊船南河浒。

127、试共野人言,深觉农夫苦。

128、去秋虽薄熟,今夏犹未雨。

129、耕耘日勤劳,租税兼舄卤。

130、园蔬空寥落,产业不足数。

131、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132、”这三首诗中既写到了三十年垂钓淇滨的白发渔翁不问世事的“闲放”、超脱;也写到了作者与农人为邻的“别业(别 墅)”旁,桑林成片,鸡鸭成群,农人们开田种菜、怡然自得的劳动情景;还写到了通过与农人(野人)的交谈,了解了他们在天灾人祸中的艰辛,从一定程度真实反映了当时下层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情景。

133、 六、反映当时淇水卫地的草木风物。

134、乔知之《弃妾篇》中有:“悠悠淇水曲,彩燕入桑枝”的句子,崔国辅《卫艳词》:“淇上桑叶青,青楼含白日。

135、比时遥望君,车马城中出。

136、”常建《张公子行》中有:“日出乘钓舟,袅袅持钓竿。

137、涉淇傍荷花,骢马闲金鞍。

138、”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四》:“南登滑台上,却望河淇间。

139、竹树夹流水,孤城对远山。

140、念兹川路阔,羡尔沙鸥闲。

141、长想别离处,犹无音信还。

142、”韩 《送蓚县刘主簿楚》中有:“花深近县宿河阳,竹映春舟渡淇水。

143、”储光羲《相和歌辞·采莲曲》:“浅渚荷花繁,深塘菱叶疏。

144、独往方自得,耻邀淇上姝。

145、广江无术阡,大泽绝方隅。

146、浪中海童语,流下鲛人居。

147、春雁时隐舟,新荷复满湖。

148、采采乘日暮,不思贤与愚。

149、”这些诗说明当时的淇河是翠竹夹岸、桑林成片;“浅渚”“深塘”,遍布淇滨;荷花菱叶,弥望皆是。

150、再读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十一》中:“孟夏桑叶肥,秾阴夹长津。

151、蚕农有时节,田野无闲人。

152、临水狎渔樵,望山怀隐沦。

153、”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三》:“钓鱼三十年,中心无所向。

154、”王维《淇上田园即事》中有“牧童望村去,猎犬随人还。

155、”这些诗句告诉我们,唐时的淇河卫地的蚕桑业较发达,鱼类、动物资源丰富,这才会有采桑养蚕或渔猎为生之人。

156、再读贾岛《访李甘原居》中“翠微泉夜落,紫阁鸟时来。

157、仍忆寻淇岸,同行采蕨回。

158、”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八》中“古堰对河壖,长林出淇口。

159、”可以看出唐时淇河卫地的生态环境和植被情况比现在好。

160、淇河是“史河”、“文化河”。

161、看来,说淇河是“诗河”也不算过誉。

162、淇河历史文化就像一座蕴藏丰富的宝藏,需要我们去探查、发掘。

163、让我们尽快淘去历史的尘封,使淇河重新放出灿烂的光华。

164、桑中 春秋-《诗经》淇奥(图)春秋-《诗经》氓(附赏析)春秋-《诗经》有狐春秋-《诗经》竹竿 春秋-许穆夫人泉水春秋-许穆夫人思归引 周-(卫女)秦、汉作者李陵录别诗二十一首·其十二汉朝-(无名氏)张公神碑歌(九首其一、三)汉朝-(无名氏)瓠子歌二首汉朝-刘彻魏晋作者赠鄱阳府君张仲膺诗五章·其五西晋-陆云南北朝作者新入姬人应令诗南朝 陈-江总东飞伯劳歌南朝 陈-叔宝舞媚娘三首:二南朝 陈-叔宝三妇词十一首·其十南朝 陈-叔宝清思五首·其三南朝 梁-江淹山中楚辞六首;其二南朝 梁-江淹淇上人戏荡子妇示行事诗南朝 梁-刘孝绰八咏诗之会圃临春风南朝 梁-沈约八咏诗之岁暮愍衰草(节选)南朝 梁-沈约1藋藋竹竿,以钓于淇。

165、岂不尔思? 远莫致之。

166、泉源在左,淇水在右。

167、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168、淇水在右,泉源在左。

169、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170、淇水悠悠,桧楫松舟。

171、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172、2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173、云谁之思?美孟姜矣。

174、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

175、3毖彼泉水,亦流于淇。

176、有怀于卫,靡日不思。

177、4淇水汤汤, 渐车帷裳。

178、女也不爽, 士二其行。

179、 5瞻彼淇奥, 绿竹猗猗。

180、有匪君子,如切如磋, 如琢如磨。

181、诗经 氓淇水汤汤,渐车维裳。

182、女也不爽,士二其行。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