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生活 > 趣味生活 >

郑人买履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郑人买履文言文)

2022-09-21 22:40:19 来源: 用户:弘才震 

大家好,小讯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郑人买履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郑人买履文言文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一些书上写“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5、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6、”2、译文从前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子,于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7、到了集市,却忘了带上尺码。

8、挑好了鞋子,才发现:“我忘了带尺码。

9、”就返回家中拿尺码。

10、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子。

11、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2、”扩展资料:作者介绍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约公元前281年十四年(公元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

13、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14、2、历史评价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15、其法治思想,适应战国末期治理乱世的历史环境,对秦王朝统一中国功不可没。

16、"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中央提出的治国方略,韩非的法治思想是在战国末期礼制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下形成的治国思想。

17、"以法为核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改造了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中国法治建设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指导意义。

18、改革图治,变法图强,是韩非思想中的一大重要内容。

19、韩非用进化的历史观点分析了人类历史,他看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并用这种发展的观点去分析人类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20、对于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21、韩非把社会现象同经济条件联系起来,这在当时是极其难得的。

22、韩非对经济与社会治乱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注意到人口增长与财富多寡的关系,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人民众而货财寡”会带来社会问题的思想家 。

2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24、”反归取之。

25、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6、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27、”译文有个郑国人想买鞋子,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28、等到他去市场时,发现忘记带量好的尺码。

29、于是他返回家中去取尺码。

30、等到他回到集市上时,集市已经散了,因此他没买到鞋。

31、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一试?” 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2、”断句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33、”反归/取之。

3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5、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36、”注释1.郑:春秋时代的郑国,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37、 2.欲:将要,想要。

38、3.者:(怎么样)的人。

39、(定语后置)。

40、4.先:首先,事先。

41、5.度(duó)其足:量长短,动词。

42、6.而:表示顺承,就。

43、7.置:放在。

44、8.之:代词,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45、9.其:他的,指郑人的。

46、10.坐:通假字,通“座”,座位。

47、11.至:到了。

48、12.之:到……去,往。

49、13.操:带。

50、14.已:已经。

51、15.得:得到;拿到。

52、16.履:鞋子。

53、17.乃:于是,就18.持:拿。

54、19.度(dù):量好的尺码。

55、20.及:等到。

56、21.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57、22.罢:本义结束,引申为散了。

58、24.遂:于是。

59、25.曰:说。

60、26.宁(nìng):宁可。

61、27.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62、28.自信:相信自己。

63、29.以:用。

64、30.吾:我。

65、主题归纳这则寓言通过郑人买鞋的故事,刻画了一个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的墨守成规的人物形象。

66、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遇事要会灵活变通,不能墨守成规,要尊重客观事实。

67、典故《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68、至之市,而忘操之。

69、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70、”反归取之。

71、及反。

72、市罢,遂(suì)不得履。

73、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74、”作者介绍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前233)即韩非。

75、我国战国末期思想家、政治家。

76、是当时著名思想家荀卿的学生。

77、韩非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法家思想,吸取了他之前的法家学说,成为法家的集大成者。

78、秦始皇十四年(公元前233年),因受李斯的谗害,被杀于秦。

79、他的著作后人称作《韩非子》,现存55篇。

80、他反对以血统为中心的等级制度,提倡“贵族”“民萌”(氓)平等;反对“用人唯亲”,提倡“用人唯贤”;反对儒家的“礼治”,提倡“法治”;同时还提出“术”(君主驾驭臣民的手段)和“势”(君主的权力)来和“法”相辅相成。

81、语 法主谓式句型用作定语、状语,是含贬义的成语。

82、近义词生搬硬套、死板教条、刻舟求剑、墨守成规、冥顽不灵反义词见机行事、随机应变、急中生智评点这个郑国人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

83、他只相信量脚得到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不仅闹出了大笑话,而且连鞋子也买不到,成为了笑柄。

84、而现实生活中,买鞋子只相信脚码而不相信脚的事,可能是不会有的吧?但类似这样的人,倒确是有的。

85、有的人说话、办事、想问题,只从书本出发,不从实际出发;书本上写到的,他就相信,书本上没有写但实际上存在着的,他就不相信。

86、在这种人看来,只有书本上的才是真理,没写上的就不是真理。

87、这样,思想当然就要僵化,行动就要碰壁。

88、寓意讽刺了那些固执己见、墨守成规、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变通的人。

89、还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即“试之以足”),对待事物要注重实际,学会变通,不要教条主义(即“宁信度,无自信也”)的道理。

90、郑人买履,既是一个成语,又是一个典故,更是一则寓言,说的是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

91、揭示郑人拘泥于教条的心理。

92、意思: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93、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94、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95、”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96、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97、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98、注释: 1.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99、2.欲:将要,想要3.者:......的人。

100、(定语后置)4.先:首先,事先5.度(duó):用尺子量。

101、 动词6.而:连词,表示承接。

102、7.置:放置,搁在。

103、8.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104、9.其:他的。

105、10.坐:同“座”,座位。

106、11.至:等到,直到。

107、12.之:到……去,往13.操:带上,拿着的意思。

108、14.已:已经。

109、15.得:得到;拿到。

110、16.履:鞋子。

111、17.乃:于是,这才。

112、18.持:拿。

113、19.度(dù):量好的尺码。

114、20.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115、21.市罢:指集市已经散了。

116、 罢,结束。

117、23.遂:于是。

118、24.曰:说。

119、25.宁(nìng):宁可。

120、26.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121、27.自信:相信自己。

122、28.以:用。

123、29.吾:我。

124、30.何:为什么。

125、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126、至之市,而忘操之。

127、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128、”反归取之。

129、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130、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131、”译文  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寸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132、等到了集市的时候,他忘带了量好的尺码。

133、他已经拿到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寸了。

134、”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135、等到他返回来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136、 有人问:“你为何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呢?” 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37、”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138、”反归取之。

139、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140、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41、”译文有个郑国人想买鞋子,他先量好自己的脚的尺寸,然后就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142、等到他去市场时,发现忘记带量好的尺码。

143、于是他返回家中去取尺码。

144、等到他回到集市上时,集市已经散了,因此他没买到鞋。

145、有人问:“你为什么不直接用脚试一试?” 他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146、”讽刺了那些固执己见、墨守成规、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变通的人。

147、还告诉我们,要实事求是(即“试之以足”),对待事物要注重实际,学会变通,不要教条主义(即“宁信度,无自信也”)的道理。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