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经济学家称别因为数学好就报金融专业 2024年谨慎抄底!

项震言
导读 经济学家称别因为数学好就报金融专业随着高考成绩揭晓,咨询大学专业选择的声音再次高涨。作为一位金融领域的博主,我发现询问金融专业是否...

经济学家称别因为数学好就报金融专业

随着高考成绩揭晓,咨询大学专业选择的声音再次高涨。作为一位金融领域的博主,我发现询问金融专业是否值得报考的问题尤为频繁,尤其是今年。朋友们在私下交流时,不少人都在考虑是否趁着金融专业分数线走低的时机“抄底”。经济学家称别因为数学好就报金融专业!

近年来,金融行业似乎步入了一个不确定的时期,与房地产、互联网等行业一同经历了由盛转衰的过程。这让许多人在填报志愿时感到迷茫:是该顺应趋势避开,还是逆流而上?

我虽置身金融界多年,参与招聘、用人,但并非专业的报考顾问,也无法为这样重大的人生决策提供担保。毕竟,我个人的大学经历距今已近二十年,彼时的环境与今日大相径庭。将旧日的经验直接套用在新环境下,很可能并不适用。

面对当前的“薛定谔”困境,对于考虑金融专业的学生,我的建议是:2024年,谨慎考虑以“抄底”心态选择金融专业。尽管看到去年一些高校金融专业分数线下滑,想借此机会报考似乎是精明之举,但决定前需仔细评估两点:一是今年金融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是否达到历史低点;二是金融行业的未来前景及其投资回报率。

事实上,尽管金融行业去年录取位次有所下跌,但预计今年分数线仍可能维持高位。行业形象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大众的认知惯性使得“抄底”未必能如愿。至于金融行业的回报,过去,它是众多高材生的首选,成就了许多人的成功故事。然而,时至今日,“大环境”的变化不可忽视。

金融领域正经历薪资缩水、岗位紧缩的挑战,行业门槛因学霸们的集中涌入而水涨船高,竞争愈发激烈。即便成功进入,也可能面临与期待不符的工作现实。因此,金融专业不再是“投入产出比”显著的选项。高分入学意味着更大的竞争压力,而最终可能发现,这份努力并未带来预期的回报。

这并不意味着否定金融行业,而是指出“学金融—从事金融”这条传统路径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畅通无阻。当今社会,金融行业的入门途径更加多元,招聘者开始青睐具有复合背景的人才,而非单一的金融科班出身。拥有理工、数学或物理等基础学科背景,搭配金融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日益受到重视。

对于有志于金融领域的学子,以下几点或许能提供一些启示:首先,考虑攻读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或统计、计算机等技术性强的本科专业,为未来跨考金融硕士或直接投身金融行业奠定坚实基础。其次,金融行业对跨专业学习持开放态度,通过MBA或其他方式提升学历也是可行之策。再者,辅修金融第二学位或在本科期间获得CPA、CFA等资质,也能增强竞争力。最后,选择学校时,除了学校声望,地理位置及其实习机会同样重要,且不应忽视家庭资源的支持。

综上,金融行业依然充满机遇,但选择专业时应审慎考虑,避免盲目跟风。个人的兴趣、能力以及对未来职业的规划,都是决定是否投身金融领域的重要因素。记住,无论选择何方,持续的努力与适应变化的能力才是通往成功的基石。经济学家称别因为数学好就报金融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