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不想让孩子再姓苟”,这份顾虑应被看见

高博娴
导读 " 我想给孩子改姓,可行吗?" 近日,一位姓苟的 " 准爸爸 " 向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 " 吐苦水 ",因为自己的姓氏比较特殊,从小遇到...

" 我想给孩子改姓,可行吗?" 近日,一位姓苟的 " 准爸爸 " 向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 " 吐苦水 ",因为自己的姓氏比较特殊,从小遇到了很多尴尬,带来了不少困扰。这位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即将出生,家人们也不想孩子再遭遇类似尴尬。

对此,贵阳市公安局白云分局明确回复,根据民法典规定,自然人享有姓名权,在不违反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可以到属地派出所为孩子办理姓氏更改事宜。贵阳市卫生健康局妇幼处回应,孩子出生后,若不随父姓或母姓,在医疗机构办理出生证时,填写第三姓氏申请表即可。此次公开问政和回应,可以说是一场关于保障公民姓名权的 " 公开课 "。

姓氏是伴随人一生的基本身份标识,如无特殊情况,人们很少会寻求更改姓氏。不过,当冠以某姓带来的实际困扰远胜于其认同感和归属感时,部分人群的改姓诉求也应当被看见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设法实现。现实中,不乏有人面对着类似苟先生的姓氏苦恼。在社交平台上,有特殊姓氏的网友发帖求支招:如何妥善起名,才能不让孩子的姓氏成为 " 谐音梗 " 的笑料和拖累?自嘲的语气背后,其实是诸多真实的担忧。

以苟先生对未出生孩子的考虑为例,他之所以有如此强烈的诉求,正是因为自己和家人都经历过 " 苟 " 姓带来的烦扰。特别是在孩子身心尚未成熟的未成年阶段,身边的小伙伴很可能会因为好奇、调皮等原因,对这一姓氏过度调侃,甚至通过起外号等方式进行嘲讽、霸凌,由此让孩子产生自卑、抑郁等不良心理。对此,学校通过介绍不同姓氏的文化渊源、引导学生拒绝偏见等方式,固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现状,不过也要看到,社会认知的进步毕竟是渐进性的,当下,尊重家长的合理顾虑,减少改姓的制度性阻碍,显然比简单一句 " 不要在意 " 更加人性化。

而且,申请更改姓氏,并不必然意味着同原生姓氏的文化割裂。历史上,因避讳等原因,一些姓氏本就会经历各种流变。拿 " 苟 " 姓来说,就存在着勾、句、敬等多个姓源。这些姓源,可以成为姓氏更改的 " 备选项 "。此前,在河南省荥阳市城关乡雷垌村,村民们就因时常被取笑,找出族谱证明了祖上为 " 敬 ",最终成功集体修改为 " 敬 " 姓。通过历史溯源,了解自身姓氏背后的文化源流,并基于此修改姓氏,不仅可以避免现实中不必要的麻烦,也能以此为契机,深入了解族系历史,知晓姓氏背后的 " 所以然 "。

除了部分姓氏带来的 " 联想尴尬 ",一些拥有特殊姓氏的人 " 想沿用而不得 " 的困境,也值得关注。2023 年,一则 " 因姓氏太罕见全村集体改姓鸭 " 的新闻,就曾引发热议。据悉,原本村民们的姓氏为 "nià",上半部分是少了一横的 " 鸟 ",下半部分是 " 甲 ",展现的是鸟氏族对飞翔鸟儿的崇拜。可是,因为该姓无法在电脑系统中输入和显示,使得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出行、办证等方方面面都遇到不便,无奈之下只能改姓。对此,不少人都建议进一步将生僻字纳入字体库,避免被迫改姓的尴尬。

姓名不只是一个代号,它关系到人的自我认同和尊严。不管是理解特殊姓氏的现实困扰,尊重合理的改姓诉求,还是切实解决稀有姓氏的日常不便,本质上都是对人们自主意愿的尊重,彰显的是人性化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