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动百科

女生网上报名支教变成交钱旅游 公益成生意,监管待加强

司马庆朋
导读 支教,作为志愿服务的一环,通常要求志愿者历经严格的申请、审核、面试及培训流程。但近期,网络上涌现大量广告,宣称只需支付一定费用,到...

支教,作为志愿服务的一环,通常要求志愿者历经严格的申请、审核、面试及培训流程。但近期,网络上涌现大量广告,宣称只需支付一定费用,到乡村短期逗留,与孩子们简单互动几回,就能轻松获得“支教公益证书”,这种做法无疑将高尚的支教活动商品化。例如,有的“支教团”规划了为期七天的行程,其中四天竟是观光游览,仅剩的两三天还被分割为上午支教、下午准备课程,这样明显偏离了支教本意的活动,标价却高达3590元。更有甚者,某些招募机构承诺,参与此类项目能获得对申请海外高校有利的志愿服务证明,吸引了不少高中生和大学生参与,他们大多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丰富个人简历。一位名叫小周的大学毕业生在深入了解后,认为这种做法违背了公益初衷,试图与机构沟通,结果却被拉黑。

进一步调查显示,市面上打着“支教”旗号的研学旅行、夏令营项目在网络上泛滥。某网络平台上的“大凉山山区夏令营”账号频繁发布相关内容,宣传资料中多展示当地贫困儿童的形象,但实际上,这是一项收费7680元、为期15天的非公益活动。据其介绍,活动主要是让参与者体验山区生活,如干农活、搬运木柴等,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支教。值得注意的是,该机构使用的贫困儿童图片实为多年前拍摄,利用过时的“惨状”照片做宣传,涉嫌误导消费者,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的陈音江副秘书长对此类行为明确表示批评,指出这是利用虚假信息进行欺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