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生活 > 生活资讯 >

研究人员揭示了光合生物如何调节和合成ATP

2023-02-27 20:58:09 来源: 用户:范树雪 

ATP是植物,藻类和蓝藻等光合生物功能所必需的化合物,由一种称为“叶绿体ATP合酶”(CFoCF1).为了控制不同光照条件下的ATP产生,该酶使用氧化还原调节机制来改变ATP合成活性以响应半胱氨酸(Cys)残基氧化还原状态的变化,半胱氨酸(Cys)残基在还原(光)条件下以二硫醇形式存在,但在氧化(暗)条件下形成二硫键。然而,这一机制尚未得到充分理解。

现在,在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一项研究中,由东京工业大学(Tokyo Tech)的Toru Hisabori教授领导的研究人员团队发现了CF中存在的氨基酸序列的作用。oCF1,揭示了该酶如何调节光合生物中ATP的产生。

了解CF中氨基酸的构象如何存在oCF1有助于氧化还原调节机制,研究人员使用单细胞绿藻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来产生酶。“通过利用莱茵衣藻作为光合作用模式生物的强大遗传学,我们对CF进行了全面的生化分析。oCF1“久堀教授解释道。

以藻类为宿主生物,研究小组引入了编码F的质粒(可以独立复制的染色体外DNA分子)。1CF的组成部分oCF1蛋白质,即含有用于ATP合成的催化位点的酶部分。他们还引入了基因的突变版本来改变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专门针对DDE基序(带负电荷的氨基酸簇),氧化还原环和β发夹结构域。

然后他们纯化了CFoCF1,产生五种不同的变体,其中包括一种氨基酸序列没有变化的野生型菌株和四种突变菌株:一种将 DDE 基序替换为中性氨基酸 Asn-Asn-Gln,一种没有β发夹结构域,一种没有氧化还原环,一种同时缺乏氧化还原环和β发夹结构域。

在测试这些突变体在还原(模拟光照条件)和氧化(模拟黑暗条件)条件下的ATP合成活性时,研究人员发现野生型酶和具有DDE基序变化的突变酶功能正常(减少时表现出高活性,氧化时表现出低活性)。然而,没有氧化还原环或β发夹结构域的酶复合物没有显示出氧化还原反应,表明这两个区域都参与了氧化还原调节机制。

研究人员认为,在黑暗条件下,Cys残基之间的二硫键使氧化还原环变硬,并削弱了氧化还原环与β发夹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导致β发夹卡在蛋白质的空腔内。然而,当二硫键在光存在下减少时,氧化还原环恢复其柔韧性并将β发夹拉出空腔,使其能够参与ATP合成活性。

“ATP合成的氧化还原调节是通过CF的两个γ亚基结构域之间的合作相互作用完成的oCF1光合生物所特有的,“久堀教授说。“我们认为这是β发夹和氧化还原环与催化位点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些结果是更好地了解光合作用过程的重要一步,可能对农业和生物能源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