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科生活 > 生活资讯 >

沙林毒气是谁发明的(沙林毒气)

2022-10-03 12:28:25 来源: 用户:孔珠慧 

大家好,小讯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沙林毒气是谁发明的,沙林毒气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定义:沙林,学名甲氟膦酸异丙酯,是二战期间德国纳粹研发的一种致命神经性毒气,可以麻痹人的中枢神经。

2、1938年,德国人施拉德、 安布罗斯、吕第格、范-德尔-林德首次研制成功,这种毒气遂以上述4个人的姓中的5个字母命名为“沙林”。

3、功用:医学方面一般说来,沙林是可以通过呼吸或透过皮肤和眼结膜侵入人体,对体内的酶起阻碍作用,从而破坏神经系统。

4、受其侵袭后,会出现瞳孔缩小、呼吸困难、支气管缩小和剧烈抽搐等症状,严重时几分钟内会窒息而死,须立即使用阿托品、肟等进行治疗和进行人工呼吸方能有救。

5、但是,事后这种毒气还可能对神经、大脑和肝脏造成损伤。

6、扩展资料:化学式:(CH3)P(O)FOCH(CH3)2合成:甲基氧二氯化磷与氟化氢反应,得甲基氧二氟化磷,与甲基氧二氯化磷及异丙醇反应,即得沙林。

7、颜色:无色(也有黄褐色的)常温状态: 油状液体气味:无或微果香味溶解度:可与水及多种有机溶剂互溶水解作用:慢,生成HF和无毒残留物,加碱和煮沸加快水解战争使用状态:气溶胶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沙林毒气沙林,学名甲氟膦酸异丙酯,是二战期间德国纳粹研发的一种致命神经性毒气,可以麻痹人的中枢神经。

8、1938年,德国人施拉德、 安布罗斯、吕第格、范-德尔-林德首次研制成功,这种毒气遂以上述4个人的姓中的5个字母命名为“沙林”。

9、反应机制:一般说来,沙林是可以通过呼吸或透过皮肤和眼结膜侵入人体,对体内的酶起阻碍作用,从而破坏神经系统。

10、受其侵袭后,会出现瞳孔缩小、呼吸困难、支气管缩小和剧烈抽搐等症状,严重时几分钟内会窒息而死,须立即使用阿托品、肟等进行治疗和进行人工呼吸方能有救。

11、扩展资料化学特性:化学式:(CH3)P(O)FOCH(CH3)2颜色:无色(也有黄褐色的)常温状态: 油状液体气味:无或微果香味溶解度:可与水及多种有机溶剂互溶水解作用:慢,生成HF和无毒残留物,加碱和煮沸加快水解战争使用状态:气溶胶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沙林毒气学名甲氟膦酸异丙酯,是二战期间德国纳粹研发的一种致命神经性毒气,可以麻痹人的中枢神经。

12、沙林毒气是一种剧毒神经毒剂,如其他神经性毒剂一样,沙林的目标是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一种酶。

13、通常这种酶是用来分解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但沙林可以抑制酶的活性,扰乱神经递质的分解。

14、一旦没有酶来分解它,乙酰胆碱就会不断刺激神经细胞接收器。

15、于是肌肉处大量堆积乙酰胆碱,导致肌肉抽搐,进而麻痹。

16、扩展资料沙林是可以通过呼吸或透过皮肤和眼结膜侵入人体,对体内的酶起阻碍作用,从而破坏神经系统。

17、受其侵袭后,会出现瞳孔缩小、呼吸困难、支气管缩小和剧烈抽搐等症状。

18、严重时几分钟内会窒息而死,须立即使用阿托品、肟等进行治疗和进行人工呼吸方能有救。

19、但是,事后这种毒气还可能对神经、大脑和肝脏造成损伤。

20、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沙林毒气沙林,又叫沙林毒气,学名甲氟膦酸异丙酯,英文名称Sarin[1],可以麻痹人的中枢神经。

21、化学式:(CH3)2CHOOPF(CH3) ,它是常用的军用毒剂,按伤害作用分类为神经性毒剂。

22、真心在帮你期待采纳,。

本文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与本网站立场无关。财经信息仅供读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