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出自于哪里】“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这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是老子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阐述。它强调了任何伟大的成就都源于微小的开始,提醒人们要重视积累和基础的重要性。
一、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出自《道德经》第六十四章,意思是:即使需要两个人才能环抱的大树,也是从细小的嫩芽开始生长的。这句话揭示了一个重要的哲理:任何宏伟的事物或成就,都是从最微小的起点逐步发展而来的。
老子通过这一比喻,告诫人们不要轻视微小的力量,也不要忽视平凡的积累。只有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地努力,才能最终实现宏大的目标。
二、相关资料整理表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
原文 |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意思 | 伟大的事物往往从微小开始,强调积累的重要性。 |
哲理 | 重视基础,不轻视小事,坚持与积累是成功的关键。 |
应用 | 适用于个人成长、企业管理、学习、创业等多个领域。 |
同类名句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
三、结语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不仅是对自然现象的描述,更是对人生和社会发展的深刻洞察。它告诉我们,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无数点滴努力汇聚而成。无论是在个人修养还是社会实践中,都应该从细微之处着手,稳步前行,方能成就非凡。